魏紀中:理性對待足球改革 要勇于創新循序漸進

我現在想,在中央主導下的中國足球改革,即使是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走的也不是西方體育協會走的一條完全自由化的道路。它可能將是一條社會能辦的是主要由社會來辦,政府不是放手不管而是給于必要的指導和支持。整體改革計劃的制定就是指導,推動社會足球和學校足球就是支持。它可能是一條讓市場對體育資源起決定性配置的道路,政府在政策上給于引導,并在市場中進行必要的監管。這將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改革和發展道路。對體育事業是這樣,對體育產業也是這樣。
我在一次體育商業研討班上說,對于將體育產業化或商業化的提法要慎重。體育始終是一種公益事業,它涉及人民的身心健康和人們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幸福觀和幸福感。它是現代化政府的科學治理和為民服務的內容。體育產業和體育商業都是體育事業的重要補充和服務的部分。把體育運動全盤產業化或商業化就摸殺了體育最基本的公益性。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我記得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在事時親自對我說不能使體育運動過度商業化。我們利用商業贊助可籌集體育發展基金,但不能允許商業控制體育。
因此體育產業和體育商業發展既要關注經濟利益又要關注社會效益。
我理解中國足球全面和整體改革就是要在盡可能的范圍內努力實現體育的社會化和擴大體育市場。前者是滿足大眾的健身需要,后者是動員企業家們的社會責任感參于體育事業和滿足大眾的日益發展的多樣化體育消費需求和特殊需求。
政府在可能的范圍內滿足體育運動的社會需求和體育組織的自治自律能力和提高體育竟技水平的能力,使其成為一種社會事業,施行現代化的社會管理,以提高國家和政府的現代化執政能力。
中國足球改革在中央的直接關懷下正在進行著一種社會現代化治理的實踐,它也是整體體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足協與總局在行政上脫鉤了,但是任何國家的體育運動都脫離不了政府的管理和指導,只不過政府不直接干預民間體育組織在法律和法規范圍內的活動罷了。
所以我們要理性地對待足球改革。這是一個實踐和摸索的過程,允許試錯,要用包容,勇于創新,既要只爭朝夕,又要漸進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