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碩:CBA癥結非外援 聯賽只管培養球員等同鎖國

CBA終于來到了總決賽階段,遼寧與四川分別以3比1擊敗廣東、3比0擊敗新疆,造就了一個新穎的決賽組合。而到了決賽之前還有段時間,有些媒體的部份論調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他們無一不把矛頭指向四川的三外援。好像他們拿了冠軍,就對CBA、對中國籃球是種笑話、恥辱,有如洪水猛獸。我是不太明白,寫出這樣的話,其邏輯在那里?看起來似是而非的論調,好像已經在給CBA總決賽打預防針,潛臺詞似乎就是不希望四川隊奪冠,這讓球迷怎么想?
這是一種很奇怪說詞,甚至我可以認為,這是對現行CBA問題不了解的評論。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四川隊沒有違反CBA的任何規定。三外援是籃協允許的,這制度也用了多年,憑什么四川隊打到這個地步就需要挨批靠外援?亞洲外援的政策,要不要調整,它的是與非那是另外再說,但今年是這樣的規定,四川隊為什么要挨石頭?這是我很為他們打抱不平的地方,若是四川隊拿冠軍,應該受到公平的輿論待遇。
再者,亞洲外援的政策,是不是擠壓到本土球員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國家隊,我認為這根本是假命題。當初中國男籃雄霸亞洲的時候,很豪氣的要打造亞洲第一的職業籃球聯賽,表示有容乃大,所以有限的開放亞洲外援進入。現在在亞洲都發生實力問題了,亞外政策就必須關門了,是這樣嗎?
問題的癥結不在這些外援,而是CBA球隊自己,捫心自問,去犧牲幾年成績,球迷答應嗎?省市領導答應嗎?老板答應嗎?我只看過因為戰績不好而下課的教練,但沒有看過因為戰績好卻沒有重用本土球員而下課的教練,這說明什么?如果你是教練,你怎么辦?是重用本土球員練,還是用外援打出能接受的戰績?
CBA本來就是一個很畸形的聯賽,甚至為了某些目的,對本土球員已經有點保護過頭了。末節單外援、四節五人次,這使籃球比賽不像是它原本應該有的模樣,而是誰更會玩這個規則誰就贏。但是為了這些目的,也可以理解,但問題是這樣的手段是否解決問題了?是不是限制外援,中國球員就會更勇敢、打得比較好?當初引入外援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本土球員的進步,那為什么強援紛紛進入CBA之際,卻開始把本土球員的問題歸罪于外援太多、怪外援持球時間過長、表現太好,卻不去追究CBA本土球員的訓練態度與質量?這不是倒果為因嗎?
我強烈地認為,四川隊使用三外援,也應該獲得尊重,因為三外援是符合規定的,同時說四川僅靠三外援打球也不正確。用三外援的球隊并不僅有四川,而只有他們走到了決賽,表示他們的本土球員一樣需要有表現才能走到今天,這不是很好嗎?拿外援說事,不但讓球迷起疑,是不是“有人”不想讓四川奪冠,所以媒體先出來發發聲、通通氣,這影響會很惡劣,對比賽的雙方都不公平。CBA就是CBA,職業聯賽培養國家隊球員只是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目的。如果只是為此,那干脆鎖國算了,請什么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