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四川男籃奪冠就是笑話?然而遼寧會贏的…

休兵整整一周,今天晚上開始,CBA總決賽終于開打。遼寧,四川,無論誰贏,CBA第21年,歷史上的第五支冠軍隊——一支新的冠軍隊即將誕生。
沒了四年三冠、沒事兒老和全國人民為敵的北京,也少了八奪冠軍、擁有連續四次國內球員MVP的易建聯的廣東,老百姓不再罵街,領導們不用再操心在北京兩會期間的大型集會治安,總決賽開打之前不再劍拔弩張,張牙舞爪。世界風平浪靜,媒體沒事兒可聊,只好把新華社福建分站一哥們兒的評論文章拉出來狂炒——說如果三外援的四川奪冠,是“一則幽默十足的冷笑話”。趁著今天開打,那我也再說兩句。
這事兒能炒熱,一是觀點本身,二是官媒身份——雖然其實是地方分社,而且是和總決賽球隊無關的地方分社,但網友不管那套。我挺理解這個觀點的邏輯順序,邏輯是,三外援不是好政策,影響了中國運動員的發揮和成長空間,所以靠三外援取得的成績不是好成績。但這個邏輯的強硬在于,破車一定開不出好道兒,而忽略了司機本身的努力。
正在北京開兩會的大姚在接受采訪時說,四川殺進決賽,爭奪冠軍,合乎規則,值得鼓勵。但事實上,過去幾年,大姚一直是三外援規則的堅定反對者。每次籃協開會,大姚都提出廢除三外援政策。不認同三外援政策,但認同四川男籃的成就,這之間是矛盾邏輯或者精神分裂嗎?當然不是,這就是認同司機本身的努力。
大姚說,自己(上海隊)也曾經是三外援規則的受益者——他買下上海隊第一年,也是三外援規則的誕生元年,上海隊依靠三外援一舉打進四強,也成就了“阿巴斯規則”。從那兒到現在,已經七年。三外援怎么養虎在側,培養起西亞群豪,擠占國內球員的空間,有目共睹,不必多言。當初為了提升聯賽底層球隊戰斗力、提升聯賽精彩程度而設定的這項規則,副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根據籃協的規定,從本賽季開始,每個賽季能使用三外援的球隊都遞減一支,下賽季還剩4支,而除去不用外援的八一,實際上還剩佛山、天津、吉林三支。一項正在消亡的規則,就像一輛即將報廢的破車。
但與此同時,你并不能把三外援和贏得好成績完全劃等號。在三外援的配置之下,打出出色的戰績,并不是唾手可得。7年以來,一共有幾支三外援球隊最終打進了前四,真正動搖了聯賽的格局?在四川之前,能靠三外援打進總決賽的球隊僅有2013年的山東,而且在總決賽里被廣東橫掃。2009年的上海,上賽季的青島,戰斗力都已經是三外援的標桿;北京在迎來馬布里之前的一季(2010至11),有莫里斯和阿巴斯的內線組合也只排名常規賽第八,季后賽第一輪被橫掃,就像今年的稠州銀行。這個賽季五支三外援球隊,福建第13,北控第14,同曦第15。有了三外援,你不一定就能打好。而且從歷史上看,能靠三外援立刻扭轉球隊面貌和成績的球隊還是極少數,屈指可數。
這就是我想說的,司機本身的努力。有了三外援,你還要看怎么配他;配了三個外援,還要看國內運動員怎么配;外援和國內運動員都配好,還要看技戰術打法怎么配。這里面不但要看薪資怎么配(配不合理就打架),能力特點怎么配,還得看個性怎么配(配不好還得打架)。在浩如煙海的對CBA有意的外援名單上選中三個搭在一起怎么都合適的外援,再從市場非常封閉、沒幾個好用的能動的國內轉會市場上抓住機會把合適的運動員轉過來,就像高手不停的抓牌出牌,最后想捋出一手好牌,你以為這件事兒容易嗎?如果容易,為什么大多數三外援球隊的總經理和主教練們最后把牌打蝦米了?
因此四川最終捋出了一手好牌,如同旋風般殺進總決賽,不只靠的是規則,更靠的是管理層的見識和判斷。也許你會說,他們原封不動照搬上賽季青島殺進前四的三外援——可是照搬很簡單嗎?搬成功了說這功勞不是你的,沒搬成功說你跟人學準好不了。所有導演翻拍名著都得自己胡改,就是同樣的道理。在國內球員的配置上,在江蘇進入職業生涯暮年的孟達,在稠州名不見經傳的張春軍,都是四川發現的“遺珠”。把所有這些人選,配在主帥楊學增的南部快打體系之中,才有了CBA進攻排名第一的球隊。四川在進攻上空間拉開之大,進攻方式之多,投籃能力之強,讓他們在進攻一端就像CBA的金州勇士。
我的意思是,當一支球隊歷史上第一次打進總決賽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尊重他們的成就,認可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沒有這些,他們不可能站在總決賽舞臺上。而不是因為規則,認為他們就算贏了冠軍也不值得喝彩,而是整個聯賽的冷笑話,仿佛把四川男籃打上了“人人都不希望他們贏”的標簽。在我的心里,四川能不能奪冠和三外援對聯賽起到了多大影響在此刻是兩個并不關聯的命題。如果四川拿了冠軍,他們和CBA歷史上的前四個冠軍并沒有什么不同。30年后回頭看,冠軍就是冠軍。
如果你能認可我說的,我相信你不是無腦站隊派,而是能讀懂成人的邏輯。如果你能理解“批判三外援政策”和“尊重四川隊的成績”是并不矛盾的兩件事,你就能理解接下來我說的:如果四川贏得冠軍,他們就應該獲得冠軍的尊重,但我還是覺得遼寧會贏。
這邏輯說的我快把自己繞進去了……
眼看今晚就比賽了,說點兒技戰術吧。四川進攻的核心,是哈達迪杰出的中鋒策應能力,其他四個點都能拉開空間,哈里斯和鄧特蒙都有出色的突破和投籃,而且彼此之間非常默契。當你去試圖防住四川的時候,你首先要努力一對一頂住哈達迪,而不是夾擊他,寧可讓他強攻,也不能讓他發揮核心作用。新疆就是這樣去做的,李秋平堅持一對一消耗哈達迪,力爭掐死其他點,特別是國內運動員,這讓四川在半決賽第二戰里48分鐘內得分不足90。但新疆人員配置上的致命之處,是他們沒有任何一個點能夠單兵扛住哈達迪,哪怕降低哈達迪的效率,消耗他的體能——周琦太瘦,布拉切根本不防守,俞長棟太矮,蘇偉在場上會嚴重影響進攻。哈達迪從來都不是一個進攻型中鋒,但他面對新疆可以吃下接近40分20籃板的數據,一個人摧毀了對手的防線。
但遼寧的內線配置,遠遠超過新疆。他們有功夫熊貓韓德君,還有大外援蘭多夫,兩個人都有足夠的身高、體重和硬度,去一對一單防哈達迪,讓他無法吃進內線,也無法吸引協防,給隊友創造機會。一旦哈達迪的居中策應被限制,四川的整體進攻就被掐住了一半。
如果哈達迪在進攻上不能發揮作用,他在防守上的軟肋——大中鋒緩慢的移動,在擋拆防守上無法防到外線,就會體現的更明顯,而遼寧,因為擁有哈德森和郭艾倫,同時擁有不同進攻方式的內線,韓德君會在掩護之后下順,蘭多夫和李曉旭會在掩護之后向外彈,也許是整個聯賽里擋拆進攻水平最高的球隊。當遼寧在側翼插上賀天舉這樣的投手,由哈德森或郭艾倫在中路執行擋拆,很難想象四川在防守上會有什么應對之策。四川一定會使用聯防,如果那樣,遼寧的投手們四處都是機會。
在四川面前,歷史上五次打進總決賽但從未奪冠的遼寧是一支更好的球隊。他們的實力更強,人員對位也有明顯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一支打過總決賽的球隊。一年之前,遼寧在總決賽前三戰2比1領先北京,第四戰領先14分開始第四節時,他們幾乎觸摸了獎杯,但總決賽總是青睞更有經驗、更沉著的球隊。他們在總決賽里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在逆境下抗壓能力的提升。現在,CBA聯賽開創21年之后,代表著這個國度里運動天賦最集中的儲備區,遼寧男籃登頂的時間,終于來了。
無論如何,讓我們期待今晚開始一年一度的總決賽。我會為四川鼓掌,但我相信遼寧會贏。中國體育,最需要的就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