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已有拉涅利等4位偉大意大利教練 孔蒂第5個?

既然孔蒂“去意已決”,那么切爾西的新帥人選也就基本落實,哪怕迄今尚無官方公告。這可能不是最美妙的選擇,畢竟幾個月前,媒體鼓吹的目標還是西蒙尼甚至瓜迪奧拉。然而,感覺上孔蒂倒也不壞,單他的國籍就可讓藍軍擁躉多幾分安全感——意大利人在斯坦福橋從不會是失敗者,維亞利、拉涅利、安切洛蒂和迪馬特奧,每一位都稱得上功勛主帥。那么問題來了:孔蒂能復制哪位前任,乃至能否成為“特殊的一個”?
別低估了無冠的拉涅利
毫不夸張地說,切爾西的英超崛起史是意大利人書寫的。盡管穆里尼奧占據著最亮眼的高潮部分,但故事的前言、開端以及后續都不屬于葡萄牙人。過去14年,藍軍共有7位教頭拿到過冠軍榮譽,除了穆里尼奧,其他拿到2座以上獎杯的都是意大利人。維亞利5座,安切洛蒂3座,迪馬特奧更有歐冠和足總杯。唯一無緣獎杯的是目前英超領頭羊萊斯特主帥拉涅利,但他對藍軍的貢獻已不能用榮譽數量來衡量——“狂人”的軍功章里其實該有“補鍋匠”一份。
在拉涅利之前,藍軍還有維亞利的鋪墊。后者既是英超初期著名的外援之一,也是英超史上首位意籍主帥。1998年2月,33歲還在切爾西踢前鋒的維亞利成為該隊球員兼主帥。如此職務在當今頂級聯賽已不常見,但在那個英超復蘇不久、只能吸引到二線球星的年代,懂得如何穩定更衣室往往比戰術素養更加重要。隨后,維亞利也的確成為了團結球隊的核心,他們乘熱打鐵拿下1998年的聯賽杯、歐洲優勝者杯和歐洲超級杯。然后在2000年,已經退役的維亞利又率隊拿下足總杯和慈善盾。
佐拉、迪馬特奧、彼得雷斯庫、勒伯夫……這些為前任藍軍主席貝茨的投入所吸引,在古利特執教時期便已來到斯坦福橋的名將,最終成就了切爾西在英超的首次蛻變。從1996-97賽季開始,藍軍的聯賽排名從未低于第6,維亞利穩定住了早期投入的成果。拉涅利則是承上啟下的人物,他的貢獻不僅是為后來者挑選出了特里、蘭帕德、切赫、羅本和德羅巴等冠軍基石,更曾為切爾西爭取到快速起步的基礎。如果沒有2002-03賽季的英超第四,阿布的投資目標未必還是切爾西。
至于安切洛蒂和迪馬特奧,或許都會被歸類于“穆里尼奧時代”的過客,但藍軍擁躉心中一定有他們的位置。后者帶領一眾老將完成了歐冠捧杯夙愿,而安切洛蒂在藍橋的受歡迎程度,恐怕也只有穆帥和希丁克能夠媲美。未來的拜仁主帥當年不僅帶來了國內雙冠,讓藍軍重回正軌,更是球場與更衣室中最和藹可親的人。無論球迷與球員,幾乎從未向他表現出半點不敬。所以,即便安帥2011年以極其屈辱的方式離開,他也一度被英國人視作接替穆里尼奧的最佳人選。
功勛意帥從未善終
只是因為衛冕失敗,拿到聯賽第二的功勛安帥就要在合同的第2年遭到解雇,而且是賽季結束當天在球隊大巴上聽到老板的宣告,這實在太過殘忍。但這就是斯坦福橋,意籍教頭從未得到“善終”之地。當然,自從1996年任命古利特,切爾西開始聘用外教之后,這里就幾乎沒有可以愉快離開的主帥——希丁克是唯一例外。但意大利人的下課故事總是凄涼中帶著點荒誕,安切洛蒂就是最好的證明。
維亞利是又一位被藍軍“隊委會”干掉的主帥。他與穆里尼奧和斯科拉里等人的區別在于,他本身就是借“更衣室革命”上位,曾與佐拉等人一道彈劾古利特,到頭來又被老戰友推翻。剩下兩位是從一開始就注定的悲劇。因救火走上一線的迪馬特奧從未得到阿布青睞,捧起歐冠才讓俱樂部勉強拿出合約。2003-04賽季的拉涅利則與曼城主帥佩萊格里尼有些相似,雖有大把鈔票可花,但早已發現老板的真愛并非自己。
所以,卡佩羅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切爾西不僅不會像尤文圖斯一般“保護”孔蒂,還很有可能對新帥繼續造成傷害。好兆頭是藍軍的“老隊委”已基本解散,本賽季的幾位刺頭也有可能遭到清洗。但沒有實力老將的支撐,藍軍必然需要新鮮血液。阿布又能不能在打開支票簿的同時,再多給新帥一點時間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