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聯公司與籃協對話 姚明很樂觀前路很兇險

今年年初,姚明牽頭成立的中職聯公司,一下就吸引了眾多籃球迷的目光。當初帶領中國男籃屢屢創造佳績的姚明,也被球迷寄希望能夠給混亂中的中國籃壇帶來改變。
如今,姚明親自拜訪了中國籃協的有關領導,表示希望能夠得到CBA的運營權。那么姚明和他的中職聯能夠如愿嗎?他們的這次動作,又會掀起怎樣的風波?
姚明成立中職聯,并不是造反
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上,不用費多少時間就能輕松找到關于中職聯公司的信息,網站上清晰地標注著公司的名稱為:中職聯籃球俱樂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姚明,注冊資本為4500萬元,成立日期則是2016年2月14日。
登記信息上,還清楚地寫明了中職聯公司的經營范圍:體育運動項目經營(高危險性運動項目除外);體育場館經營(不含游泳場館);產品設計;技術開發、技術服務;銷售體育用品;籌備、策劃、組織運動會;體育咨詢;企業形象策劃;企業營銷策劃;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而在發起人一欄,共有18家CBA俱樂部作為法人股東位列其中……
這就是在今年年初,在姚明倡導之下,18家CBA俱樂部投資人共同創立的中職聯公司的基本信息。當時,正值CBA全明星周末活動,中職聯公司的成立以及相關會議,在中國籃球圈內引來了不小的波動。不過,沒幾天的工夫,中國籃協便召開發布會,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帶來體育總局對“管辦分離”方案的批復,同意函明確標注:管辦分離兩步走,第一步先成立“CBA聯賽公司”,下放市場推廣權,第二步下放競賽管理權。
一時間,姚明牽頭成立的中職聯公司看上去,成了造反之舉。
實際上,姚明包括中職聯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弛,都曾表達過,中職聯是成立絕非“造反”,之所以聯合18家俱樂部成立公司,只是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改革聯賽,讓CBA俱樂部與籃協能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確保聯賽的核心利益,也讓每一家在聯賽中投入不菲的俱樂部,都能提高自身收益,更多地調動起參與積極性。
與籃協首次對話,姚明很樂觀
時間過得很快,在4月7日,姚明所代表的中職聯公司開始與中國籃協進行首次對話。雖然會議議題,討論進程是否順利等信息都沒有得到任何透露,但作為牽頭人的姚明卻頗為樂觀地說:“我相信雙方在未來一定是以合作的形式存在的,他們總是需要球隊來比賽吧。”
在中職聯公司成立之初,就曾有與會俱樂部老總表示:“我們倒也沒有想過現在開始就馬上能夠實現自己經營俱樂部,但既然上面喊出了管辦分離的口號,而且改革也勢在必行,那我們就想能夠更好地掌握主動權。最起碼,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希望能夠少賠一些,讓籃協把商務開發的權益適當性地出讓。”
作為中職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姚明在接受采訪時,也明確過,公司的短期目標就是拿下聯賽的商務權。在回答提問時,姚明話中雖有無奈,但看得出,他對中職聯公司的未來,甚至聯賽的發展,有著很強的信心。
“俱樂部是聯賽參賽主體,現在反過來要去拿商務權……也是在中國環境下的一個特定的情況。總的來說,我們希望把更核心的資源去整合起來,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去社會上聘請專業的人才,用一個很好的架構去搭建這個團隊,形成俱樂部的有效分配和管理。最終我們要體現的是有一個更好的聯賽,為球迷奉獻更好的聯賽產品,有更豐富多彩的選擇性,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我們發展體育產業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使我們的體育消費更加繁榮起來,讓他們有觸手可及的產品去選擇。”姚明說。
“觸手可及的產品”,從實際出發,這是現階段由盈方公司運營之下,相對較為薄弱的一環。走遍CBA二十家俱樂部,你很少能看到有配套的球隊文化產品售賣,即便是球迷市場最好的五棵松籃球館,也只有李寧公司在球館內搭建的球迷商店,在出售相關產品。至于俱樂部本身,因為權益等方方面面原因,根本無從開發自己的相關產品進行售賣。
站在姚明,或者說18家CBA法人股東的角度,他們迫切地想要得到CBA的商務開發權,甚至是聯賽的運營權。作為亞洲最好的職業籃球聯賽,與大洋彼岸的NBA隔海相望,但差距卻是天壤之別。
“體育產業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市場環境也在越來越好,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造反,只是想通過改革的方式,能從更好的方向推進CBA聯賽的發展,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當市場上這塊蛋糕做大之后,每個人的收益都提高了,積極性都起來了,才能有一個良性循環。”張弛說。
現實問題一大堆,觀望者眾多
商務權的談判能否順利拿下,不得而知,但姚明正在做最大限度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姚明主動找來中國籃球圈內最好的經理人之一嚴曉明,擔任董事長助理,希望借用后者對中國籃協以及CBA運作流程的了解,更好地幫助中職聯公司進行拓展。
“嚴總是一個有著非常豐富經驗的職業經理人,他不管過去是在中籃公司做總經理,還是在遼寧俱樂部做總經理,都做出了非常矚目的成績。他也是一個老體育人了,所以我們非常希望借助他的豐富經驗,還有他的眼光,為我們一起去努力,做好這件事,”姚明說,“我們現在也在組建自己的團隊,正在積極與籃協進行更多的溝通合作。從目的上來講,我們希望把這個聯賽做得更好,把俱樂部建設得更加美好。畢竟,俱樂部現在承擔了大量的壓力,不管是成本壓力還是一些管理的壓力,我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聯賽組織和管理,有一個發展的未來。”
不過,推進的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就像中職聯剛剛宣布成立一天之后,中國籃協就對外宣布成立CBA聯賽公司這樣的尷尬狀況。姚明牽頭的這項改革舉動,有不少麻煩要一件件來處理。
從內部來說,有消息稱,雖然中職聯公司有18家俱樂部作為法人股東,但是在4500萬元的注冊資本面前,在認購平均到每家250萬元的股權時,僅有5家俱樂部痛痛快快地拿出了錢,支付了這筆數額并不算大的費用。另外13家俱樂部,雖然名義上是法人股東,但在需要付諸行動時,依舊有所遲疑。
18家俱樂部的老總之一就曾私下表示:“我們肯定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但如果結合國情來看,如果真把聯賽運營權交給你,等到出了問題的時候,沒有籃協或者中心出面,很有可能就會被叫停。比如,外援資質有了問題,上層不予辦理,而國際籃聯又只認可中國籃協時,這可是我們這個層面上解決不了的。”
而從沒有加入中職聯公司的浙江稠州銀行俱樂部來看,他們的態度更加明確:CBA歸中國籃協所有,是國有資產,“改制”要經過很復雜的過程。
稠州銀行總經理方俊說:“按照現在中職聯的方案,注冊資金4500萬元,18家俱樂部每家出250萬就把CBA產權拿了,就是國有資產流失。除非給CBA估值,比如價值20億,那每家拿出一個億,我們自己玩,才有可能。”
繞不開中國籃協,該如何解決?
之所以沒有跟隨姚明參與中職聯,浙江稠州銀行的顧慮很簡單,因為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改革方式,而且,方俊明確表示:“我們不參加中職聯公司,不代表我們不參加CBA了。”他進一步指出,從時間上來說,籃協所提出的“CBA聯賽公司”,是在更早的聯賽委員會上就提出了。只不過,籃協在一個相對被動的時間節點回應,讓外界感覺是先有中職聯公司,進而才有了CBA聯賽公司。
在現階段較為關心的收益方面,方俊也透露說,籃協給出的初步聯賽分紅方案,作為稠州銀行俱樂部,是能夠接受的。據悉,這份方案中,明確了籃協占股30%,但分紅并不按照股權進行分配。籃協除了拿走聯賽運營權,國家隊、青訓和女籃資金之外,比例不會超過20%,剩下部分全部分給俱樂部。
此外,已經離開盈方中國的馬國力也早早表示,中職聯公司并不是推動CBA改革進程的最佳方案,在聯賽改革的進程中,無論如何是繞不開中國籃協的。
“18家俱樂部成立公司,但籃協不可能把商務權授予他們,余下的兩個俱樂部若是成立另外的公司呢?籃管中心是繞不開的,只有辦事部門和俱樂部的合作才是正途,”時任盈方中國董事長的馬國力說,“最好的辦法是,總局馬上批準原來的報告,在CBA聯賽委員會上充分討論后盡快實施,成立正式的聯賽管理公司。”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盈方中國與中國籃協的合同到2017年5月才到期,之后還有三個月時間的談判權,最后還有跟單權。
俱樂部自己出錢,自己掌握主動權,看似美好的背后,似乎也有隱憂。稠州銀行俱樂部總經理方俊說:“要說商業開發和賽事運營方面的經驗,中職聯公司是不是還不如已經經營多年的盈方呢?”
當然,無論是中職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姚明,還是方俊、馬國力,任何一方都希望未來的改革能夠讓聯賽變得更好,俱樂部拿到需要的權益,籃協作為機構能夠實現管辦分離,讓自身的壓力得到釋放。
或許就像離開盈方中國之前的馬國力所說:“希望通過這個事情能夠加速體育總局對籃球以及其他各個協會的改革,現在各個中心更想改革,真正不作為的是體育總局。”所以,真正自上而下地推進實質性的進展,才是最為關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