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直擊吉隆坡政治風云 卡塔爾機關算盡理想之簽

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抽簽,卡塔爾人無疑是贏家,抽到“理想之簽”。作為亞足聯競賽委員會主席的穆赫納迪、亞足聯裁委會副主席漢尼,成為把控抽簽結果的“核心人員”。在亞足聯的核心部門,卡塔爾人不僅擔任要職,且具有分量很重的“話語權”。似乎“吉隆坡戰事”風云密布,但至少在目前,亞足聯大勢已有塵埃落定之預兆??ㄋ柸艘呀浬钊雭喿懵摵诵膮^域,亞足聯政治世界進入新的時代。
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的分組抽簽,于4月12日下午在亞足聯總部吉隆坡進行。記者此前最擔心的,就是和卡塔爾隊同組,最終的結果,卻是國足再次碰到卡塔爾。對于中國隊而言,這不是什么“好簽”。競爭出線權的希望,將因為和卡塔爾同組而減小。而且就在4月13日,卡塔爾足協正式宣布,將卡塔爾隊沖擊2018年世界杯計劃,命名為“Project Homeland”。
又見2001年的“感謝”
中國球迷或許都會記得2001年6月十強賽抽簽的情景,中國隊抽到了“上上簽”。就在抽簽結束后的第一時間,當時的中國隊主教練米盧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沖到前排的張吉龍身前,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并對張吉龍連聲說道:“謝謝!謝謝!”而當張吉龍面帶微笑離開會場,準備返回自己的房間時,他又同參加抽簽的其他中國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下面就看你們的了?!?nbsp;
15年后在吉隆坡,記者又見到了類似的一幕。只不過,這樣的情景不是出現在中國隊身上,而是發生在卡塔爾隊身上。抽簽結束后,卡塔爾隊的烏拉圭籍主教練卡雷尼奧走上主席臺,按照亞足聯的要求,完成集體合影留念。然后,他專門走到在亞足聯兩大核心部門任要職的卡塔爾人面前。盡管不像當年的米盧那樣相互擁抱,但從表情來看,雙方對于抽簽的結果,是相當滿意的。
而且,整個世預賽12強賽的日程安排等,都對卡塔爾隊比較有利??梢赃@么說,2018年世界杯亞洲區12強賽的分組抽簽,同2001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抽簽情景極為相似。只不過,當時的受益者是中國隊,如今則是卡塔爾隊。
卡塔爾把控競賽部、裁委會
2001年,中國隊能夠獲得世界杯入場券。除了球隊上下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足協“朝中有人”。當時,張吉龍作為中國足協副主席,負責外交事務。同時,也是亞足聯副主席兼亞足聯競賽委員會主席;至于張健強,則是時任亞足聯裁判委員會副主席。雖然時任裁委會主席是敘利亞人布佐,但布佐與張健強之間的關系非常要好。而且,布佐本人對中國的態度,也是相當友好,關系甚密。當亞洲足球管理層的兩大核心部門要員,都有中國人的身影,國足豈能不受益?
15年后,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如今的情況是:卡塔爾人幾乎掌握了亞洲足球管理層兩大核心部門的“話語權”,完全取代了2001年由中國人掌握的那一幕。12日的抽簽儀式,上臺講話的亞足聯西亞區副主席穆赫納迪,同時兼任競賽委員會主席。從2015年開始,亞足聯對整個國家隊的競賽方案實施大變革,主導者就是穆赫納迪。而且,穆赫納迪在卡塔爾足協工作的時間很長。
當初,記者在采訪2001年十強賽時,他就已經是卡塔爾足協的秘書長。當前亞足聯主席哈曼倒臺時,根據卡塔爾足協的戰略發展部署,他在2013年才辭職、不再擔任秘書長,開始專心于卡塔爾的“足球外交”。盡管來自中國足協的林曉華,擔任亞足聯競賽委員會的副主席一職,但看上去,亞足聯更像是“搞平衡”。
在卡塔爾國內長期負責裁判事務的漢尼·塔勒布·薩法爾,則是亞足聯裁判委員會副主席。按說,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是現任亞足聯第一副主席、來自中國的張吉龍,但張吉龍因為各種原因,已經缺席了今年以來的各項亞足聯活動、會議,亞足聯裁判委員會的各項事務,完全是由漢尼負責。
聯想到15年前,當時,中國人在亞足聯是可以起到主導作用的,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國隊的決定。例如,涉及到2001年十強賽分組抽簽的原則,究竟是“以前三屆世界杯、前三屆亞洲杯的成績為參考依據”還是“以前兩屆世界杯、前兩屆亞洲杯的成績為參考依據”,這個抽簽原則的變化,對中國隊的影響相當大。在關鍵時刻,正是中國足球的“朝中有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是前者,沙特、阿聯酋隊為種子隊、中國、伊朗隊就是第二檔次,中國隊在實際抽簽時,就有可能同時避開沙特、伊朗。但如果是“以前兩屆世界杯、前兩屆亞洲杯的成績為參考依據”,沙特、伊朗隊同為第一檔次,中國和伊拉克為第二檔次球隊。中國隊在2001年十強賽,不是和伊朗隊相遇就是同沙特隊過招,無法同時避開兩強。由此可見,作為時任亞足聯競賽委員會主席的張吉龍,在其中起到了多么決定性的作用。
理想之簽!卡塔爾算盡賽程
等到2016年,盡管如今的分組抽簽程序簡化了很多,就是以國際足聯排名作為分檔依據,而且不存在“簽位”一說,但在賽程安排方面,卻是依然由競賽委員會主導。實際上,研究分組抽簽揭曉后的賽程,就知道卡塔爾隊的優勢。盡管是第五檔次,但他們的12強賽的日程是何等有利。
例如,同樣是面對種子隊,如果是澳大利亞,則長途飛行外加7個小時的時差,對卡塔爾隊本身的影響相當巨大。但選擇伊朗隊,從多哈飛往德黑蘭,只需要兩個半小時。多哈與德黑蘭的時差,也就只有一個半小時。而且,在以往的世界杯預選賽或亞洲杯,卡塔爾隊有過擊敗伊朗隊的紀錄。
至于第二檔次的韓國和日本,卡塔爾隊如果客場作戰,都無法避免從西亞飛往東亞的折騰,且還有6個小時的時差困擾。相對而言,同第二檔次的任何一隊同組,都沒有什么區別。但是,當卡塔爾隊客場挑戰中國隊時,恰好是今年的11月15日,偏偏就不是安排在“一周雙賽”這樣一個比賽日。至于其他“一周雙賽”的比賽日,卡塔爾隊都是同西亞球隊交鋒,不存在東西亞往返旅途的折騰。
因此,為什么早在抽簽前,記者一直希望“最好不要與卡塔爾隊同組”,無論是賽程還是其他方面,都非常不利于中國隊。站在卡塔爾人一方,12強賽的日程和對手,都是按照他們所設想的那樣安排,這樣的簽,何嘗不是卡塔爾人的理想之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