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選秀,今年是周琦的最好機會?

算起來,我還見證了三次選秀。
倒推起來,最后一次是在紐約,九年以前。易建聯(lián)出沒在紐約。在姚明之后,他成為最受關(guān)注的中國新星,是否能在樂透區(qū)被選中,已經(jīng)是太淺顯的話題。當年兩大NCAA兩大天王,一個奧登,一個杜蘭特,鎖定了前兩位。關(guān)于阿聯(lián)的正確討論方式為:從第三位開始,他最多會掉到第幾?
我坐在《SLAM》雜志的編輯部里,幾位美國同仁談興也濃,那是2007年選秀大會的前一天。資深編輯,也是寫人物特稿很NB的朗·惠特克曰:某夜觀天象,掐指算來,易將入誰家將營……
當然,其實他說的是:俺得到了一個很確切的線報,說老鷹隊會在第三位選擇易。言之鑿鑿,不由你不信。
事實證明,在九年后的今天,惠特克沒有成為雅虎大神沃納羅斯基,是有原因的。
阿聯(lián)并沒有在公眾視野里出現(xiàn)。到了選秀現(xiàn)場,他才穿著西裝,凝神屏氣,等著人生中重要一刻。
排第三的老鷹,沒有選擇易建聯(lián)。他們選了霍福德。2007年是個選秀小年,即使是杜蘭特,沒有人敢預測他會成為一代巨星。倒是看好奧登的人會占大多數(shù)。世事離奇,沒法預估。
直到第六位,斯特恩才喊出了易建聯(lián)的名字。這比預測進入前四,已經(jīng)有了很大差距。戴上雄鹿隊帽子的阿聯(lián),沒有流露出太多喜悅。一群中國媒體,追著易建聯(lián)去做采訪。即使他說自己只要被選中就很開心,但冰天雪地的密爾沃基,一個小城市,一支沒有影響力的隊伍,與初始設(shè)定的目標相差太大。我讓阿聯(lián)拿著以他為封面的《SLAM》中文版合了影,他的表情很嚴肅。
經(jīng)紀人費根和雄鹿隊差點鬧翻,死都不愿阿聯(lián)去密爾沃基。可最后規(guī)則高于一切。
哦,那年的第二輪,湖人隊在第40位選中了孫悅。那倒是當年的意外之喜。
第一次見選秀,是2002年。不在紐約,在北京CNN的辦事處。CNN那么大個電視臺,在北京的辦事處卻不鋪張。建國門的一棟小樓里,藏得小家碧玉。
姚明沒法去紐約現(xiàn)場,可他必然是狀元,直播中總得有他的畫面。于是他讓爸媽和時任國家隊主教練的王非陪著,到了這座小樓。走進電梯,腦袋都快頂著天花板了。他們進了臨時作為連線紐約現(xiàn)場的直播間。斯特恩第一個喊出姚明的名字時,坐在屋里的四個人,在空中擊個掌,用最溫婉含蓄的方式,表達了中國人的喜悅。
當年楊毅老師去了紐約現(xiàn)場,蘇群老師和我在北京看大姚直播。意料之中的結(jié)果,沒料到的是后來走得那么艱難。在體制內(nèi)博弈,個人的弱勢無可避免。
第二次是在夏松家里。就在姚明成為狀元郎的后一年。姚明掀起的狂熱,讓具有潛力的中國苗子深受追捧。薛玉洋成為老夏主推的一支潛力股。
選秀現(xiàn)場就在老夏家里,手機,座機,在客廳的茶幾上,排得整齊。2003年是沸騰的一年,96之后,再現(xiàn)黃金一代,勒布朗當選狀元,沒有懸念。在這樣的選秀大年中,能被挑中,也不容易。老夏抽著煙,盯著電話,等著鈴聲想起。一個個電話打完,也就對薛玉洋的前景更加清晰。
掘金隊到第二輪第58位,摘走了薛玉洋。總經(jīng)理是范德維奇,前一年,他就在丹佛招待了國家隊,為他們提供場地訓練。他們和小牛,算是與中國關(guān)系最密切的兩支隊伍。
薛玉洋最后沒去成,選秀就像是一次營銷事件。但人生中有那么一道印記,將來也有的說道說道。
三次選秀,三個不同的場景,而對球員來說,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況味,是不同滋味的選擇題。
姚明被選中,他的選擇題是用怎樣的方式離開上海。
易建聯(lián)被選中,他沒有姚明的苦惱,卻要選擇是否和雄鹿拼個魚死網(wǎng)破。
薛玉洋被選中,他卻沒太多選項。
周琦面前,又是怎樣的選擇?
普通人的選擇題,大概就是向左走向右走,簡單一些。體制內(nèi)的球員,要和NBA接軌,選擇的難度更大,方向更多。俱樂部的利益,國家隊的需要,自我價值的提升,會催生出更多選項。沒有精心的設(shè)計,出色的謀略,全盤的考慮,做錯選擇,并不奇怪。
周琦在達拉斯的訓練,很勤奮。但在初始時刻,沒有向新疆隊和國家隊全盤托出自己的想法,就埋下了不妥的伏筆。這未必是他的想法,但結(jié)果可能需要由他來承擔。從現(xiàn)在到六月選秀大會,還有一段時間。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每一步都需要走得穩(wěn)健。
無論姚明還是易建聯(lián),參加選秀,都是眾望所歸,也是水到渠成。美國媒體已經(jīng)大幅度地渲染了中國巨人的成就,但這一次,周琦在美國的訓練,還沒得到美國人更普遍的關(guān)注。并非說需要老美的關(guān)注,才能成為選秀大會上的熱門,但如果一點關(guān)注沒有,總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被選中,又會有更多的選項。也是執(zhí)意西去么?在小球橫行,肌肉林立的NBA世界里,體能,速度,對抗,技術(shù),缺一不可。如果去了,只能枯坐板凳,是怎樣的一種心煩意亂?別人不說,我是看著孫悅在湖人隊度過了一個乏味的賽季。雖然他領(lǐng)到了冠軍戒指,但那個賽季對一個渴望出場的球員而言,是無法言語的折磨。NBA需要中國因素,NBA俱樂部需要中國市場的追捧,但剔除商業(yè)因素,能不能立住腳打上球,才是球員的終極訴求。
這是一次勇敢的追逐。每個球員都有權(quán)利追逐終極夢想。只是選擇追逐的方式,選擇團隊成員,選擇訓練方式,到最后被人選擇,選擇怎樣離開或者不離開,有許多個岔口。
周琦今年不參選,明年也許時不再來。但是不是每一道選擇題都做對了,不到答案公布,誰都不知道。答案不在誰的手里,答案只有時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