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約科維奇面前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一大早的,編輯就在微信上撩撥我:“張老師,您不來一篇吹吹德約哇?”
唉,這不都已經猛吹好幾年了么我!感覺已吹不出新花樣了,心好累。
毛主席教育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德約的球風,你欣賞或不欣賞;德約的個性,你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在他不斷累積的至高成就和不斷刷新的各項數據面前,我們都只能成為德吹。
數據多枯燥啊!可看到ATP官網對于德約贏得馬德里ATP1000大師賽冠軍報道中的這一段數據,我還是有點兒被震驚到了,這段話里的幾項數據都值得細品,不信你聽聽——
“在過去對陣世界前十的15場比賽中,他贏得了35盤中的33盤勝利。”對陣世界前十戰績,是衡量一位頂尖球星統治力的最高標準。可如今的德約,僅僅羅列前十交手戰績已不足夠了,得同時告訴你這幾乎高達95%的超高勝盤率,你才能更深刻地懂得,他的頂尖統治力是多么不可思議。
“他還贏得了過去六項ATP1000大師賽桂冠中的五個,過去14站大師賽中他拿下了十站。”大家都愛說,四巨頭對于大師賽的多年統治是多么令所有其他人絕望;但過去這兩年,再這么說就有點兒偷換概念了,因為德約一個人就占去了四巨頭大師統治力的大半壁江山。汪半壁?那可真比德大半壁差遠了。
當然我們承認,四巨頭在大師賽上的表現的確是歷史現象級的。大師賽冠軍數量排行榜歷史前三位全部由現役球員占領,德約29個、納達爾28個以及費德勒24個,接下來是阿加西的17個,然后是穆雷與桑普拉斯并列的11個。
當然了,ATP官網對于球星功業的表彰,通常較少提及大滿貫賽事,畢竟大滿貫屬于ITF國際網聯,那是另一個系統的事兒。但大滿貫咱們可不能忽略——在過去的五站大滿貫賽事中,德約贏得四冠;過去七站大滿貫,他贏得五冠。這真是令人窒息的統治啊!如果他能法網奪冠,他就將同時擁有四大滿貫冠軍!
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哦,a big “If”,堪稱2016賽季的最大懸念。
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所有人都必須成為德吹,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你知道當我看到德約半決賽6比3和7比6擊敗錦織圭時是什么感覺么?我心說,“臥槽,龜龜竟然能夠拖到搶七。”你知道當我看到德約決賽2比1擊敗衛冕冠軍穆雷時是什么感覺么?我心說,“臥槽,雷雷竟然還能搶下一盤。”
你們看,在德約太過強大的統治面前,我對于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無形中降低了評判標準——只要能在德約手中搶下一盤,或甚至只是拖入一盤搶七,都是了不起的偉業。
就連德約的對手,其實也在降低自我評判的標準。錦織圭輸球后自白:“我打出了兩盤好球,輸球雖然令人失望,但又不是說我輸了兩盤1比6。”嘖嘖,聽聽這口氣,既有對自己的肯定,但也透著哀怨。而穆雷在決賽落敗后,又被不識相的記者追問到有關他和德約對抗的話題,穆雷一臉懵逼地老實回答:“Rivalry? Great Rivalry?我想我最好還是能多贏幾場,才配得上稱作和諾瓦克形成對抗關系。”
是啊是啊,和德約之間過去13次交手,穆雷僅僅贏下了一場。對抗?哪里有對抗了……心疼雷雷。
因為去年沒有參賽馬德里,德約此次凈賺了1000分的冠軍積分,世界第一的積分優勢進一步擴大。穆雷因為未能保住冠軍積分,世界第二的排名拱手讓于因背傷退賽馬德里的費德勒。站著的穆雷被躺著的費德勒排名篡位,再心疼雷雷一次。
不過,這場決賽中,當德約被裁判判罰發球之前超時的時候,穆雷主動表示是因為自己接發球沒準備好才造成延誤。這一次,我要心疼滿臉大寫尷尬的主裁拉雅尼。
可你說這爭來爭去的,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三又有什么差別?有啊,差別可大啦!因為如果身為世界第二,就不必在決賽之前面對德約了呀,好歹在通往決賽的道路上少了這道死劫。我還看到有奶粉在祈禱呢,希望費德勒能在法網賽前保住世界第二的排名,這樣的祝愿,其實也蘊含了對德約之強大的認可吧!
得了,吹了半天,還是再用一句毛主席語錄結束這篇文章吧!毛主席教導我們:“在諾瓦克面前,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