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杯現場手記】梅西天神下凡 享受山呼海嘯

體壇+特派記者畢陌發自芝加哥士兵體育場
足球作為21世紀的宗教,通過隊徽,隊旗的賦予其信徒圖騰式的身份認同。宗教同樣是需要神靈的,個別特殊的球員通過技藝或者顏值獨立于其他萬千普通球員,被廣大足球信徒賦予了額外的符號意義。
從市中心車站到士兵體育場的路上,成群結隊的球迷里不少人穿球衣。從這些球衣里,能夠通過一個名字迅速找到共性, ------ 各式各樣的梅西球衣:藍白劍條的10號梅西,深藍色阿根廷客場球衣的10號梅西,白色阿根廷休閑T恤的10號梅西,紅藍色巴塞羅那的10號梅西。
根據對陣雙方懸殊的名氣和實力差距,這場比賽并沒有太大的看點 --- 大多數人并不懷疑阿根廷隊會獲勝,問題就是阿根廷隊能贏幾個球 ---- 阿根廷早早入球,巴拿馬早早10人應戰,一切按照人們預想的軌道進行。這場比賽的焦點從一開始就不在球場上,而在場邊坐著的那個阿根廷10號。
比賽進行到20分鐘始,場上5萬多名球迷就開始有節奏地高喊“梅西,梅西,梅西”。每次比賽停頓,或者有阿根廷球員受傷(迪瑪利亞)需要換人,球場上便有節奏地響起“梅西,梅西,梅西”的歡呼。
畢竟對于當地球迷來說,這是難得的看到梅西本尊在球場上奔跑獻技的機會。甚至對于相當多沒有出國看球習慣的美國人,這可能是一生唯一一次看到當代球王在現場踢球 ----- 而且還是非商業性質的正式比賽。
小組賽第一輪阿根廷在圣何塞對壘智利,球場上座近70000人,上座人數僅次于在洛杉磯舉行的墨西哥隊比賽(考慮美國西岸墨西哥裔的龐大人口,這不奇怪)。這一場在芝加哥的比賽,現場觀眾人數近5萬4千人,遠超上一場芝加哥舉行的東道主出線生死戰。即便考慮到數量龐大的阿根廷球迷群體,前來看球的美國球迷也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 相對藍領作風的本國國家隊,還是那個電視和youtube上經常見到的世界第一球員比較有吸引力。。
下半場剛開始,阿根廷替補席上球員熱身,球迷再一次高呼“梅西,梅西,梅西”,排山倒海聲浪幾乎把媒體間的玻璃隔板震破。球場大屏幕也適時對準了阿根廷10號,球場上的確沒什么好看的 ---- 阿根廷球員在高溫下懶洋洋地控制節奏,少一人的巴拿馬隊技不如人有心無力。
第59分鐘場邊熱身的梅西脫掉了身上的訓練服,全場突然爆發了巨大的歡呼 ---- 最后一次地,觀眾高喊“梅西,梅西,梅西”。對于遠離足球中心的美國人而言,終于可以看到足球奧林匹斯的神祇下凡獻藝。
在梅西上場之前,場地上舉行的還像是一場足球比賽 --- 盡管節奏緩慢并充斥著粗暴的犯規。從梅西上場開始,場地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演奏會 ----- 就像60年代披頭士訪美。觀眾的感興趣的已經不是團隊對抗和場上比分,而是個人才華表演。
10人應戰,高溫下體力下降的巴拿馬隊在奔跑了一個多小時之后已經大腦短路,動作變形,給球王的表演創造了條件。梅西第一腳觸球機會就來自于巴拿馬中衛解圍失誤,面對門將穩穩打進。
之所以說60分鐘后的比賽像演唱會,是因為梅西根本沒有像如經歷一場激烈的比賽般全力奔跑 ---- 巴拿馬隊的幾次失誤就送給了球王炫技的機會。20分鐘,三腳射門,三粒進球,每一粒都像電子游戲一樣信手拈來。比賽末段還跑到中場充當一把組織者策動進球。
芝加哥球迷是極其幸運的,短短半個小時就看到了世界第一球員上演帽子戲法 ---- 不是看偶像散步賣票,而是實實在在地看到了足球之神的威力。畢竟,買高價票聽演唱會經常會聽到假唱,跑去寺廟燒香求簽基本不會靈驗。
裁判吹響了比賽的終場哨,在此同時,球場廣播報出了比賽最佳球員 ---- 10號,萊昂內爾·梅西,全場球迷歡聲雷動,如看了一場精彩演唱會一般心滿意足。
一項事業的發展和推廣,終究還是需要這些付出過人努力的天選之子去扮演神靈式的形象 ---- 人生大概就是少數幸運兒和大多數平凡人和失敗者,就像場上1個梅西,幾個球星,接近20個普通球員一樣。而籃球需要科比,高爾夫球需要伍茲。甚至在體育娛樂之外的人生場域也大抵如此,“Yes, We Can”的美國夢需要奧巴馬,考托福GRE上名校的美國夢需要俞敏洪 ---- 看看新東方宣講會就知道了。體育神祇至少還不是靠包裝宣傳耍嘴皮子,而是真正地倚靠真才實學。
只是不知道前有貝利,貝肯鮑爾,后有貝克漢姆,亨利 ---- 在美國人為這些神格化球星歡呼膜拜之后,這項40年前已經在這里職業化的體育運動是否有實質性的進展,還或許只是狂歡后塵囂散盡依舊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