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第二把交椅大PK 你們嫌棄的舉國體制被人當寶

自從1984年重返奧運大家庭以來,雖然每一屆征戰奧運中國軍團表現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我們都在扮演著一個不斷昂揚向上超越對手的角色,這樣的超越在2008年北京奧運達至巔峰,創紀錄的100枚獎牌讓國際輿論公認,四年一度的奧運盛事,將長期進入中美巔峰對話的狀態。可短短8年之后,強勢的攪局者就出現了。
中國夢之隊近三屆奧運表現
2008 2012 2016
體操 11 5 0
跳水 7 6 5+
舉重 8 5 5
羽毛球 3 5 0+
乒乓球 4 4 3+
射擊 5 2 1
總計 38 27 14+
英國夢之隊近三屆奧運表現
2008 2012 2016
場地自行車 8 8 6
賽艇 2 4 3
皮劃艇 1 2 1+
馬術 0 3 1+
田徑 1 4 1+
帆船 4 1 1+
總計 16 22 13+
2008&2012衛冕成功
羽毛球男子單打 林丹
男子拳擊輕蠅量級 鄒市明
體操男子團體 鄒凱
體操男子團體 陳一冰
體操男子自由操 鄒凱
跳水女子3米板雙人 吳敏霞
跳水女子10米臺雙人 陳若琳
跳水女子10米臺單人 陳若琳
跳水男子3米板雙人 秦凱
射擊女子10米氣手槍 郭文珺
乒乓球女子團體 郭躍
乒乓球男子團體 王皓
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 吳靜鈺
2012&2016衛冕成功
田徑男子10000米 莫·法拉赫
場地自行車男子團體競速 菲利普·辛德斯
場地自行車男子團體競速 杰森·肯尼
場地自行車男子團體追逐 斯蒂文·伯克
場地自行車男子團體追逐 埃德·克蘭西
場地自行車男子個人競速 杰森·肯尼
場地自行車女子個人全能 勞拉·特洛特
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追逐 勞拉·特洛特
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追逐 喬安娜·羅塞爾
馬術盛裝舞步個人賽 夏洛特·杜雅爾丁
賽艇女子雙人單槳 海倫·格拉沃
賽艇女子雙人單槳 希斯·斯坦寧
賽艇男子四人單槳 阿萊克斯·格里高利
網球男子單打 安迪·穆雷
儲備之辯
英國人如何保持戰斗力?
作為過去兩屆奧運會的承辦國,毫無疑問,中國和英國都因為主辦奧運會而進行了深厚的體育人才儲備。只要不像巴西人那么隨性,這也是大部分奧運會東道主理所當然的選擇。
兩屆奧運,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創下歷史最佳戰績,獨攬51枚金牌100枚獎牌;與之類似的,英國人在2012年倫敦29枚金牌65枚獎牌的成績也是百年以來最佳。但僅就目前里約奧運進程來看,在留用人才、穩定戰績等方面,英國人顯然有著更好的成效。
中國體育自2008年推出六大夢之隊概念,體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舉重和射擊六大奪金軍團成為國人驕傲,北京和倫敦兩戰,六大夢之隊分別奪得38枚金牌和30枚金牌,在各自領域內的優勢的確睥睨天下,但相對較為特殊的一點是,一方面因為內部人才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因為許多專項運動員在拿到奧運金牌后功成身退,能夠在奧運連戰連勝的球員并不在多數。
本屆里約,吳敏霞和陳若琳先后拿到個人奧運第5金,比肩鄒凱成為中國歷史多金王,而有意思的是,她們所在的跳水隊恰恰是本屆奧運中國夢之隊中少數表現正常的隊伍之一——人員與穩定和成績穩定之間的聯系,真的只是巧合嗎?
來自英國人的答案是,能夠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運動員,當然要盡所有可能延長他們的運動生命,本屆奧運迄今,英國運動員在10個項目上總計14人次實現了冠軍衛冕,隨著賽艇、拳擊等優勢項目繼續進行,這個數字還會呈現繼續增長。而在英國人的“夢之隊”馬術、賽艇和自行車等領域內,他們采取整個團隊以老帶新的方式,在傳承和保持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平衡。
另一方面,即便未能稱雄兩屆奧運,英國人也在不斷證明精英運動員的可貴,2012年分獲田徑金牌的男子三級跳英雄格雷格·盧瑟福德和女子全能女王杰西卡·恩尼斯本屆衛冕失敗,可也依舊在各自領域收獲獎牌;至于四年前為英國隊實現體操個人項目獎牌0突破的馬克斯·惠特洛克,如今在里約連奪兩金,以一己之力超越了整個中國體操隊。
體制之辯
誰才是真正的舉國體制?
英國代表團在兩屆奧運連創佳績當然可貴,更難得的一件事是:英國人并不是奧運舞臺上的傳統勁旅,自1960年羅馬奧運開始,他們在連續10屆奧運會上金牌數不過5塊,1996年在亞特蘭大僅僅奪得1枚金牌更是讓英國體育跌至谷底,排名獎牌榜第36位,痛定思痛之后,英國人的應對方式可以用一個我們熟悉的詞匯來概括:舉國體制。
彩票基金在兵敗亞特蘭大之后開始日漸成為英國體育的固定資金來源,甚至在里約奧運周期內,英國體育領導部門UK Sport的資金投入較之倫敦奧運周期還上升了11%,巨額的資金投入,給英國體育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衛報》統計,2016年在里約奧運奪得的每枚金牌,UK Sport平均為之投入550萬英鎊的巨款,其中帆船項目花費最巨,一塊金牌的投入超過2500萬鎊,而馬術項目平均每枚金牌也耗費了接近1800萬鎊。拉夫堡大學負責體育文化和政策研究的博爾哈·加西亞博士告訴《衛報》:“這是一種粗放的運作方式,可最重要的是,它是行之有效的。”
里約奧運周期總值高達3.5億美元的投入,成就了英國代表團迄今在里約的神勇表現——來自UK Sport的策略是,鼓勵精英運動員們做一個真正的“專業運動員”。在英國國民的傳統體育觀念里,做一個出色的業余運動員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在本身職業之外還能夠在體育領域有所建樹,至于是否能獲得奧運獎牌則不必強求,可如今UK Sport給予運動員們每年2萬到6萬英鎊左右的豐厚收入,讓這些被列入英國體育爭金奪牌計劃的體育精英人才得以在奧運周期內安心備戰,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對中國體育人來說聽上去竟是如此熟悉。
在英國人正高舉大旗向金牌邁進的時刻,中國體育則在進入21世紀后開始了對“舉國體制”的深刻反思,曾經為奧運會切實制定的金牌戰略在民意的反對下也因此日漸出現松動跡象。但令人感嘆的是,與此同時出現松動的,還有里約中國代表團的成績。
對于所謂的英國式舉國戰略,博爾哈·加西亞代UK Sport回答了一些來自社會輿論的問題:“是的,某些項目的參與人數反而在下降。為什么我們要投入那么多的資金,就為了獎牌嗎?還是希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還是讓大不列顛的名字再一次響徹世界?我的答案是,無論你做多么冰冷的分析,是的,這上述都是我們的目的,而當我我們投下巨額資金后,所有的愿望都在逐漸實現。”
當然對于中國體育來說,“舉國體制”在未來是否需要保留,又該如何保留在未來仍將是一個嚴峻的課題。在近10年以來,首先放開市場化的足球、籃球等項目就有有識之士指出,足球方面,中國足球再未出現過范志毅這樣的后防領袖和郝海東級別的高效殺手;中國籃球也未能再有人像孫軍、胡衛東一樣在二三號位無所不能,這些曾經的天才運動員恰恰都是來自體制內的培養——市場與體制,理應成為互相補給、互相成就的兩種形式。
前景之辯
里約之戰誰將坐上第二把交椅?
在出征里約前,因為俄羅斯隊面臨大面積禁賽,東道主巴西又并非對金牌充滿渴望。因此中國代表團制定下了保二沖一的目標,但僅就目前進程來看,沖一自然是已經無望,能否保住第二名也存在較大疑問。
所謂氣可鼓不可泄,在里約奧運的第9比賽日,英國代表團單日連續入賬5枚金牌,創造英國奧運史紀錄,他們不僅因此完成了對中國代表團的反超,也就此士氣大振。那么問題來了,在里約,目前誰更有可能笑到最后呢?
BBC方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比賽日做了仔細的測算,他們認為:中國代表團還是更有可能以第二名的排位收官,雙方最后的金牌比可能是25比22。
截至第11個比賽日結束,英國代表團依舊以19比17的優勢領先,但在隨后的項目爭奪中,英國還保有莫·法拉赫(田徑男子500米)、布朗李兄弟(男子鐵人三項)和杰德·瓊斯(女子57公斤級跆拳道)等名將出戰,尼科拉·亞當斯(女子拳擊輕蠅量級)則有可能在決賽中和中國拳手任燦燦正面碰撞,根據BBC計算,這些運動員至少可以為英國再帶回3枚金牌。
但令英國人所擔心的是,從第12比賽日開始,他們可能會進入一個長達三天的金牌停滯期,英國Gracenote公司負責測算奧運獎牌走勢的首席分析官西蒙·格里夫表示,:“看上去這些金牌‘還不足以擊敗’中國,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相信,這會是一場非常激烈的戰斗。”
然而令英國人也始料未及的是,中國六大夢之隊在里約接連出錯,在體操確定無緣金牌后,在倫敦包攬5金的羽毛球隊也正在面臨巨大考驗,林丹和諶龍在男單項目上的雙保險,竟已成為中國羽毛球最后的指望,如果羽毛球隊只以1金收官,那么屆時勝負誰屬,恐怕將更加難以預料。
西蒙·格里夫表示,從第12天開始,根據他們的預測,英國代表團有7個項目都只能獲得銀牌,但他同時也表示,“每屆奧運預測獎牌都是非常艱難的,要猜對每枚獎牌的顏色就更是難上加難。”
對中國代表團來說,好消息是,在正面交鋒中,單獨出戰跳水男子三米板決賽的曹緣擊敗英國人拉夫爾拿下金牌,取得正面戰場的勝利,但不好的消息則是,在第11比賽日過后,英國人已經在金牌數、銀牌數盡數實現反超,獎牌總數也基本相當,在第二名爭奪戰中已經領先中國一個身位。從超越到被超越之后,面對一個已經崛起的對手,中國體育需要在里約之后重新啟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