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沉默的人更孤獨 12年后阿聯理解大姚了嗎?

里約奧運落幕,眨眼已經11天。各路慶功,領導接見。咱們一直聊女排,怎么也該說男籃了。要說沒聊夠,必須得說易建聯。從里約飛回來,阿聯火速又折回洛杉磯和湖人簽合同。壯志未竟,挑戰在前。易建聯在里約奧運會場均20分,精彩鏡頭不勝枚舉。可真正讓我想聊的,就是在里約的那個結尾。
最后一場,打塞爾維亞,又是慘敗。意料中的慘敗。易建聯回到本方的半場,把拳頭舉起來,等著隊友們一個個過來。在這個時刻,有一個人能站在那兒,繼續把拳頭舉起來,并不簡單。
路過混合采訪區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還是不是記得,在中央電視臺的鏡頭前面,易建聯在里約奧運會上的最后一場,最后一幕,最后一句話。他思索良久,把臉別開,并沒看著鏡頭,輕輕地說了句:我們拿奧運會來練兵,是不是太奢侈了?
就這句話,無論他多么輕聲輕氣,你依然能聽到里面有多重。這支中國男籃的領袖,當他最終吐露心聲的時候,內心是多么不甘。
這句話,我印象那么深。說實話,是因為那一刻,在我聽到這句話的那一瞬,我的感觸——或者說是疑惑是,這支中國男籃來里約不就是來練兵的嗎?可能有些觀眾接受不了,我不敢說我代表大伙兒,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但我相信,很多了解男籃情況的人,對他們有和我一樣的定位和期待。這支男籃是宮魯鳴在人才斷檔里干拔出來的一支青年軍,大多數主要運動員是第一次邁上世界頂級舞臺的賽場。他們五戰全敗,也不算出人意料。其實賽前最好的估計也就是贏一場委內瑞拉(確實有機會贏),這場贏不了,其他的肯定贏不了。他們來到里約,就是在失敗中經歷洗禮和歷練,見識亞洲水平和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多大。然后他們有三年的時間,或者說,中國籃協還有三年的時間,將嘗試訓練、提升或者打造一支更好的中國男籃,沖擊2019年在主場舉辦的男籃世界杯。爭取世界杯在北京贏球!
不就是這樣嗎?
這不是大部分人得出的統一認識嗎?
可是在阿聯心里,也許就不是這樣。
易建聯是這支球隊里唯一的老將,不只是老將,還是四朝元老。在經歷雅典、北京、倫敦三屆奧運會之后,阿聯終于成為中國男籃真正的領袖。他不但是整個中國男籃個人能力和訓練水平的坐標,他還在長沙向著哈達迪怒吼,不再沉默,突破了自我的極限。此時的阿聯,正迎來自己在國家隊存在感和使命感最巔峰的時刻。在雅典和北京,中國男籃都小組出線進過前八,他們贏過塞黑,擊敗過德國,可那時的阿聯還是姚明羽翼之下的角色球員。即便到了倫敦,他的身邊也老將眾多。只有如今這支男籃,才是真正屬于易建聯的男籃。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想象,此時阿聯對自我的要求和他率領的球隊的期許。他一定期待著自己能像前輩們一樣,真正接過他們手里的槍。他不是來見世面的,他想贏啊!作為一名領袖率領球隊走多遠,將重新定義他的價值。與此同時,作為球隊里唯一真正國際級別的運動員,他期待著年輕人能跟他一起站出來。
可他并沒有看到那一幕出現。
那種失望,無奈和憤懣,就在阿聯的眉宇上,在他的唇齒,牙縫之間。
阿聯的那個表情,讓我一眨眼,想起12年前在雅典的姚明。還記得那支男籃在開門第一戰里慘敗給西班牙之后,姚明的怒吼嗎?他在板凳上把毛巾卷起來,狠狠的砸在地上。比賽之后,在同樣的位置,姚明對著中央電視臺的鏡頭高喊:我們只是換了張皮,我們的芯沒有變!他聽上去怒不可遏,撕心裂肺。
姚明在雅典奧運會上的怒吼和統治,是中國男籃歷史上的經典。但你回過頭去看,說實話,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大姚有病。團部也對他進行了批評,說他的表達不利于團結。在他怒摔毛巾的那個瞬間,當時球隊的第三后衛,來自北京,第一次踏上世界舞臺的張云松坐在離他最近的位置上,用手拖著下巴,默默地看著他,仿佛不認識面前這個氣急敗壞的大個子。
本來也是這樣。2000年悉尼奧運之后,孫軍鄭武胡衛東劉玉棟李曉勇,黃金一代基本退出國家隊。在雅典奧運會上,黃金一代僅存李楠一員老將,球隊里挑大梁的人物,朱芳雨杜鋒劉煒,都是第一次登上奧運舞臺。再加上還有易建聯這樣初出茅廬的小孩兒,這么年輕的隊,不就第一場沒打好嗎,又怎么了?你至于激動成那樣嗎?那時候阿聯在俱樂部聯賽還沒怎么打,就被銀狐哈里斯和尤納斯帶到了雅典,可他太年輕了,就是來見世面的,天塌下來有大姚頂著,輸贏其實跟自己關系都不大。大姚沖著鏡頭怒吼的時候,阿聯就從他身邊靜悄悄地走過去,臉上是那種最典型的,沒有表情的表情。
我想說的是,12年之后,當你看到如今的易建聯,或者讓阿聯回想當初的姚明,是否有幾分熟識感。2004年的姚明,遠比如今的易建聯年輕,但他正在邁上歷史的臺階。他經歷了兩年NBA的歷練,正在成為國際舞臺上最出色的中鋒;老一代的隱退和2003年哈爾濱亞錦賽之戰,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是球隊的絕對核心和領袖。他的能力和信心,都在史無前例的巔峰;他意識到,國家隊屬于他的時代已經到來。他迫切地希望去贏得成就,去率隊接過中國男籃的光榮傳統。實話實說,大姚的球場統治力的確在阿聯之上。但在本質上,2004年的姚明和2016年的易建聯面對的是同樣的境遇——作為球隊里最出色和唯一國際頂尖水平的運動員,他們的水平、閱歷和見識,遠遠超越中國男籃整體所處的水平。面對年輕隊友們第一次邁上奧運舞臺的驚慌和他們與世界強隊之間的現實差距,姚明和易建聯都始料未及。
姚明覺得自己行了,他想贏啊。因此姚明怒吼。
而易建聯低低細語。低低的說,因為如今的易建聯遠比當年的姚明年歲更長,也更成熟;也因為這就是易建聯的性格。可他低聲中傳遞出的重音,他的不滿和不解,并不比當年姚明怒吼中的輕。
姚明比阿聯幸運。同樣是經歷大換血,但那支男籃里好歹還有李楠和郭士強這樣的老將。杜鋒朱芳雨劉煒這一代,雖然是第一次打奧運會,但第一2002年印地安納世錦賽慘敗時已經有了歷練,第二當時CBA聯賽外援水平還不高,他們在俱樂部隊也是扛鼎角色。2004年大姚那支中國男籃的綜合水平和成熟度,明顯在2016年阿聯的男籃之上。因此在雅典,男籃打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這三仗加起來也輸了接近100分,但捏住了水平相當的對手新西蘭,又爆冷咬下了塞黑,小組出線。打塞黑那一戰,人人都知道姚明獨霸籃下,仰天怒吼,可在最后的生死時刻,是杜鋒四罰全中鎖定勝局。最后中國隊只贏了1分,杜鋒少罰進1個就不行!放在如今這支男籃,回想里約奧運會的罰球命中率——打委內瑞拉丟了11個罰球!關鍵時刻,誰能頂住這個壓力?
最終,我對雅典奧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擊敗塞黑的發布會上,大姚一抹方正下巴上的胡子,露出的微笑。不進前八,不刮胡子。
這和2016年易建聯輕輕地說完,孤獨走向甬道的背影,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結局。
可這是相同的追求和期許,是杰出運動員相同的痛點。
也是相隔12年——按照中國的說法,一個輪回之后,中國籃球相同的境遇。在12年前,人們并不滿意中國籃球的職業化程度、新人培養體系和水平進步速度。但12年之后,當你去回想它,你發現你甚至羨慕當初,因為一切并沒有變得更好,而是更糟。和12年前一樣,中國籃球并沒有體系去提升整體水平,頂尖運動員的出現是那么罕見,富有巨大的偶然性。姚明曾經是中國籃球遮住身后廢墟的廣告,而在姚明之后,多虧還有一個易建聯。然而此時的易建聯,已過而立之年。
這一刻的易建聯,也許內心也像大姚一般怒吼。
一名杰出的運動員,總得不斷有對自我的證明和新目標的追求。我猜想,這就是為什么阿聯會重返NBA。我不想解構阿聯在湖人的800萬工資都是什么結構,但這是他追求自我最好的方式。國家隊直到2019年才有新的大賽,而留在CBA聯賽里,阿聯在國內球員里已無人能挑戰,而廣東宏遠正悄悄退出冠軍競爭者的行列。在這樣的年齡和關口,易建聯正在催動著自己內心的挑戰欲,讓自己從里約的失落里解放出來。
沉默的人更孤獨。
阿聯比大姚更孤獨,孤獨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