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后衛成國足中伊之戰最大變數 四大邊衛誰能首發
中伊對決即將打響,由于這是國家隊在本屆12強賽的第一個主場比賽,外界期待很高。但經過9月1日的中韓之戰,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國家隊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說左右兩翼的防守。對陣韓國時,高洪波在下半場派遣趙明劍上陣,賽后的反響普遍不錯。但對于左路,人們似乎還是放心不下。9月6日交手伊朗,這很可能還會成為高家軍的考驗。
實際上,在國家隊本期集訓的25人名單之內,能夠勝任左后衛的球員有很多。除了上一輪首發的任航,姜至鵬和丁海峰在各自俱樂部,都是標配的左后衛。李學鵬也能勝任這一位置,且在高洪波第一次執教國家隊時,就曾經常司職左后衛。夸張一點來講,這幾乎是國家隊板凳深度最厚的位置,卻在對陣韓國時,成為最大的軟肋。
國腳們對于伊朗隊一擊致命的傳球能力印象更深。尤其是前腰德賈加、右邊鋒賈漢巴赫什,不僅跑動飄忽不定,且傳球功夫了得。而且在內科南退役后,伊朗隊新近又冒出了一位新星——19歲的后腰選手埃扎托拉希。首輪戰勝卡塔爾隊后,伊朗國內對于這位小將的評價,還算比較正面。只是覺得同33歲的老將泰穆里安配合,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有不足。其中,埃扎托拉希在短距離的直塞和分球,頗有大將之風,伊朗球迷將他視為“內科南的接班人”。
正因此,國家隊在研究伊朗隊時,除了強調整體防守的一致性,協防和保護同樣被重點提及。尤其是在肋部區域,國家隊在抗韓一戰時,已經吃過很大的虧。這一次,更要注意邊后衛、中后衛之間的協作。因此反饋到防守訓練時,在“守”與“攻”之間,國家隊對于前者的要求,依然是基礎性質的強調。
根據目前的情況,中伊之戰的左后衛人選,基本方向已趨于明朗。李學鵬仍有可能司職中衛,但也不排除司職左路的可能。另外三人之中,姜至鵬和丁海峰的助攻能力稍強,防守并非他倆的強項。相比之下,任航的的防御能力更強,本身又有擔任中衛的屬性和經歷。雖然在對陣韓國時表現欠佳,但他的身體素質和對抗能力在國足隊中仍屬上乘。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隊的右邊鋒賈漢巴赫什在第一輪比賽中,為本隊攻入鎖定勝局的一球。他不僅是一名效力荷甲阿爾克馬爾的海歸,且個人特點比較多面化。既具備很準的邊路傳中能力,又能內切或迂回到前腰位置,通過射門形成威脅。顯然,若是安排任航上陣主防,似乎正好“對癥下藥”:有著左后衛、中后衛的多面手屬性,能夠從容地一對一防守賈漢巴赫什。
不過,若是考慮到進攻需求,姜至鵬和丁海峰也許更為合適。據悉在最近幾天的訓練,前者的確得到過一段時間的重用。但要說在6日一戰上位主力,目前難有定論。實際上,對于左后衛人選的終極選擇,很可能還要等到比賽當天上午,由高洪波本人親自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