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刺以瓜式緊逼破曼城 孫興民一優點大英球員沒有

體壇+記者林良鋒述評
連勝六輪后,曼城終于不支倒在白鹿巷。瓜迪奧拉的必勝光芒經此打擊有所收斂,讓英超看到瓜迪奧拉不是神,曼城還有漏洞,益發增強各隊沖擊冠軍的自信。這場比賽精彩紛呈,緊張刺激,是開季至今最高水平的對抗,兩位主帥均以當世最先進的打法,為球迷奉獻了一場眼花繚亂的對攻戰,如果拉梅拉把握點球機會,曼城的敗仗還會更慘。
兩球的分差正常反映了兩隊的發揮:熱刺懷著必勝的決心,將全場緊逼貫徹到位;曼城雖落后被動,且因德布勞內受傷缺陣攻勢打了折扣,仍在下半時組織了多次有效的反撲,運氣略好的話,至少該縮小比分差距。瓜迪奧拉賽前盛贊波切蒂諾是“當今最佳帥才之一”,事后來看并非客套恭維,確實是阿根廷人業務修養到家,贏得對方心服口服。如果在西甲帶檔次相差懸殊的西班牙人也能爆冷拿下德比,如今帶熱刺,實力與曼城難分伯仲,波切蒂諾更有贏球的本錢。
這場比賽有很多看點,其中“全場緊逼”的概念讓人深思。自從六年前瓜迪奧拉在巴薩興起控傳,效仿者眾,但領悟這一打法精髓者寡。瓜迪奧拉曾對一位跟隊多年的記者坦白:“我從不喜歡所謂的TIKI-TAKA,那都是外界的誤解。”瓜迪奧拉的球隊總是擁有比對手高得多的控球,伴隨這一主流又有邊衛內置和無鋒的變異,瓜迪奧拉強調“六秒奪回球權”的做法,反倒被輿論忽視,甚至在某些角落還滋生“控傳不過如此”、“為傳而傳不過催眠”的誤解。瓜迪奧拉的控傳打法表面看形似“行李傳送帶”,其實是以控球替代防守,將攻防責任均攤在幾位思路同步的球員身上。
此法一舉解決了困擾足壇十幾年的兩大難題:技術優異的小個子如何對抗力量型的大個;當進攻核心被盯死時,攻方可有備選方案?22年前的1994年歐冠決賽,米蘭以絞殺中場4比0摧毀巴薩,瓜迪奧拉作為那場慘敗的親歷者,苦心孤詣多年終于研究出對策——以控傳將十一人的大場微縮至五人小場,憑借精良的技術,控制局部,迫使守方放棄位置壓上,出現的空當由哈維和伊涅斯塔動刀切開,由天才的梅西把握射門和最后一傳。其后五年,西班牙藉此破繭奪得世界杯,大熱衛冕歐洲杯,讓足壇突然進入一個傳控才有勝算的時代。有多少人留意巴薩一場比賽失去球權多少次?失去后又是如何奪回?場均巴薩失去球權約在10到20次之間,多半是在圍攻時配合失誤,極少有自身在中后場失誤,場均約在兩到三次。這么精密的儀器運作起來,你怎么破?
巴薩以及后來的拜仁,中前場丟失球權之際,立刻展開群搶,亦即后來日益流行和成型的前場緊逼,這又是小范圍的技術比拼,玩過遛猴的人都有體會:從一抓三到三抓五,每添一人拼搶,瞬間奪回球權的概率頓時翻倍。巴薩流的控傳,很大一部分來自前場剝奪對手的球權,巴薩能推進至中圈高位防守,不是后場的盯防有多高超,而是前場的緊逼幾乎將對手的反擊風險削減至零。破解的方法只有一個:以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熱刺就是這么做的,效果比很多人能理解的好得多。前場緊逼或者全場緊逼的興起絕非偶然,任由巴薩流倒腳蹂躪自身后防,久守必失,絕無生機。只有以同樣兇猛的緊逼,針對對方的后防予以圍剿,才能減輕控傳流對自己后防的威脅。
波切蒂諾沒有安排正印中鋒首發,而是由孫興民客串中鋒,他和阿利、埃里克森、拉梅拉三人組成前場緊逼的第一道網,萬亞馬和西索科更像是古法中的清道夫,是為第二圈緊逼,兩名中衛將防線推進至中場,邊衛提供進攻的寬度。曼城上賽季被熱刺雙殺,已經吃過苦頭,盡管瓜迪奧拉上任后馬上調整打法進行修補,全隊需要時間適應這一變化。控傳和高位防守的致命弱點是防守對方的快反吃緊,歐冠客場被凱爾特人逼平,三度落后三度追平,已經讓熱刺看到曼城后防在適應期的慌亂,科拉羅夫在凱爾特人丟的球,在白鹿巷重演。這個失誤固然是運氣所致,但不難看出在對手更為兇猛的緊逼面前,曼城并不篤定,曼城的整體水平距離巴薩和拜仁還有相當距離,遇到對方主動出擊,總會有失誤的一刻。熱刺幸運地把握了對方瞬間的短路。
我會選孫興民為全場最佳,他積極跑動,有球必爭,是波切蒂諾緊逼打法的最佳體現。他為阿利送出的妙傳,讓人看到他向更高層次進步的一面。那是英格蘭球員最為缺乏的巧思,方寸之間預判隊友的跑動路線,以隱蔽的腳法為隊友送上炮彈,是全場最佳的配合。阿利在歐洲杯表現欠佳,賽季開始后也一度陷入自我懷疑的低靡,這個進球有望激活其狀態,重樹上季的自信。波切蒂諾上賽季收官不完美,這場勝利的價值在于,人們看到他修正失誤的決心和手法。熱刺還不是人們心目中的奪冠熱門,這次勝利多少會改變人們的成見。硬朗和自信,是熱刺追求的方向。
更多體育資訊,歡迎訪問www.jeneliya.com下載體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