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我的八點看法,不能把高洪波當做罪魁禍首

0比2!中國隊敗給烏茲別克,如此的不堪!
11日這個夜晚,我們都很郁悶,都很悲催,失望而又絕望。四年一次,恨的循環,死的輪回。莫名其妙的生,稀里糊涂的死。
我們習慣了找一個倒霉蛋,把他或者她當做“替罪羊”,然后皆大歡喜。所以,放眼全球,只有中國足球一直把錯誤堅持到底。
如果這一次依然把高洪波當做“罪魁禍首”,看不到或者找不到問題的本質,中國足球今后只能是“自娛自樂”。
這個時候,很多人忘記了帶隊打過世界杯的杜伊,是如何慘死在小組賽的;很多人忘記了他們眼中的神明卡馬喬在其丈母娘帶隊都能出線的分組中,如何在小組賽前兩輪出局的;很多人忘記了他們嘴里的圣人佩蘭是如何在小組賽把中國隊帶進死胡同的;很多人忘記了率隊奪取北京亞洲杯亞軍的阿里·漢,是如何算錯凈勝球而把中國隊帶進小組賽的陰溝的。
我不明白的是,計算如何出線,需要多少個進球和凈勝球是主教練的事情,為什么有些人非要把這個責任按在中國足協的頭上?!
我談自己的八個觀點,盡量從客觀的角度探討或者解讀一些問題,希望能夠從中找出答案。
1、中國足球最多就是亞洲二流半,這是事實。
中超≠國足。這是評價和評判國足的前提,否則,就會走偏。
當我們15年都沒有打進亞洲區決賽階段比賽的時候,也就是當我們長期連世預賽的小組賽都無法出線的時候,中國隊的水平其實就是亞洲二流半或者三流。
2016年3月29日,當高洪波率隊奇跡般打進12強賽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就是真正的亞洲二流了,可以戰勝亞洲二流的隊伍,可以向亞洲一流的強隊發起真正的沖擊。
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痛。但是,我們的傷疤從來沒有好過,我們居然就忘了痛。我們認為中國隊就是齊天大圣,翻一個筋斗,就可以躍升十萬八千里。殊不知,我們就是唐僧,沒有了外援徒弟的幫襯,在取經的路上,幾乎就是廢人一個。
這話很糙,卻是事實。
二流半或者三流的水平,就是中國足球的真實寫照。至于佩蘭率隊獲得的那個亞洲杯八強,有一定的含金量,但不是所有球隊真實水平的體現。因為,賽會制比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強隊更容易出現閃失。2004年我們獲得了北京亞洲杯亞軍,阿里?漢率領的中國隊卻連世預賽小組賽都沒有出線!
伊拉克獲得了2007年亞洲杯的冠軍,但是他們就是進不了世界杯。所以,我們應當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定位準確,對于成績就不會好高騖遠。
我們為什么會把打進12強賽稱作“奇跡”?一是因為我們把無限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二是以我們國家隊小組賽的實力表現,不可能出線,但是我們出線了。換句話說,我們進12強賽說好聽點是起死回生,說不好聽點是詐尸還魂。
2、為什么是二流半。
這個問題是接著第一點說的。為什么是二流半?這是我們整個中國足球的系統造成的。這個系統包括:青訓水平;對現代足球的追求和理解;青少年教練員的水平;中超聯賽和國家隊的關系等。
必須強調的是,我從不說中國足球人口少、選材難的問題。因為,敘利亞、伊拉克、冰島、朝鮮等很多國家的足球現狀說明,青訓的水平更能決定一個球員的能力,進而左右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
我們的青訓教練都親口告訴我,我們距離現代足球較遠,缺少真正的現代足球理念,沒有真正的現代青訓體系,連歐洲普遍的各個專項訓練都沒有。這是水平低下的病根,是中國足球長期徘徊于世界杯大門之外的主因。
對照一下敘利亞和烏茲別克兩支球隊,我感到最為悲哀的不是比賽的結果,而是比賽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球員的個體組成的,在場上,我們的球員面對對手兇狠的逼搶、快速的出腳和頻率極快傳接球無計可施,像蒿俊閔這樣的技術型球員拿球都困難,戰術上有一定的問題,個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問題。
這種個體能力,一是在青少年時代形成,二是在中超或者中甲聯賽中的環境中,我們面對的逼搶和傳接球的速率,絕對比敘利亞和烏茲別克要差很多,所以才有了國家隊的表現。
國足的水平不是中超的水平,但是,國足的能力絕對反應中超的能力。當我們在外援身邊習慣了配角的時候,我們成為主角之后,面對12強賽的群狼,就被動了太多。
就像是唐僧沒了三個徒弟的幫襯,就是各路妖怪的美餐。這還像是開車,我們開著一輛當年的奧拓,速度到了140就是極限,這時候已經像拖拉機一樣轟鳴了。這樣的速度,其實已經很快。
但是,對手開的是奔馳、寶馬,速度輕松就到了150以上。最后一看,我們開的確實是拖拉機。
3、中國足球的不堪,是過去歷屆中國足協“空談”造成的。
自從2015年啟動改革以來,現任中國足協做了大量正確的工作,很多事情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是,不到的兩年的時間,不可能彌補過去二十多年的虧欠。中國足球現在的不堪,其實是過去歷屆中國足協造成的。
空談誤國。
這句話用在過去的中國足協身上非常合適。二十多年來,除了當年的3800所足校之外,中國足協沒有真正重視過青少年體系的構建,沒有真正形成一個青少年培養的良性模式,導致現在竟然連一個成型的青訓體系都沒有。
而且,在現有的青訓中,世界足壇先進的模式是A,我們追求的是B,使用的卻是C,于是在B和C博弈之間,我們既不是B也不是C。是什么,大家自己想。
國家隊每次失利之后,中國足協都喊重視青少年,事后發現全部都是擋箭牌。而且,過去的中國足協一直沒有搞清楚青訓的核心是什么,真正決定青訓水平的是什么。
此前的中國足協沒有建立一個青訓教練的成長和培養模式,放任自流,結果高中生教初中生、初中生教小學生,出來的大多都是幼兒園水平。這不是嘲笑初中、小學和幼兒園,而是從知識和能力上來說明一個關系。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才發現歲月蹉跎,追悔莫及。
4、現任中國足協正在辦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實事,10年之后定有收獲。
六年前有計劃但沒有實施的很多青少年計劃,中國足協在2016年已經啟動。而且,從2017年開始,將重點落實和實施“十件青少年大事”,這些實事,將對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現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具體的實事以及落實措施等,我會詳細撰文)。
這其實是“亡羊補牢”,雖已晚,但補上,就是中國足球最大的利好。
5、關于高洪波的責任,沒有整體和臨場指揮不夠是他的責任,但他只負該負的責任。
受命于危難之時的高洪波辭職了。而且,是在中國足協領導做出“中國男足的問題應該由主教練負責”的結論之后辭的職。
這是他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其實也是最好的解脫。
對于中國隊來說,看不到整體,臨場指揮和用人有欠缺,這些責任必須由高洪波來承擔。這不是中國隊掉鏈子的全部,所以,高洪波只能負起一部分責任。
他的辭職,不意味著他就是中國隊的“罪魁禍首”。如果還是以這樣的方式看待和處理國家隊的問題,那么,錯誤依然會周而復始。無論是外教還是本土教練做出犧牲,都應該犧牲得有價值。
從4場比賽尤其是和敘利亞、烏茲別克的兩場比賽看,中國隊的確是無技術、無整體、無組織、無核心的“四無球隊”。沒有整體,肯定是高洪波的責任。不管結果如何,場上最起碼要有整體,這是教練的職責和責任。
用人和指揮上的問題,比如說姜至鵬在10月6日已經證明自己不能勝任,為何到了10月11日還用他去浪費一個名額,這就是高洪波的責任。
6、球員的執行力不夠。
高洪波在訓練中肯定有著比較細致的要求,這些要求需要球員在場上去執行。沒有整體,肯定和球員的執行力不夠有關。在執行力不夠的情況下,需要高洪波狠下心來,做出一些決定,讓那些真正有執行力的人上場比賽。
執行力不夠,和主教練有關。
7、球員踢球不合理。
這是中國球員最大的弊端。他們盡力了,只是技不如人。
說白了,我們的很多球員在場上不會比賽。不會合理利用身體,不會合理利用技術,不會合理與隊友進行配合,不會合理相互幫助。
踢得合理的時候,可以發揮出70%甚至80%以上的水平,踢得不合理的時候,連50%都發揮不出來。
在場上面對對手的時候有三種情況:對手緊逼;對手不逼;對手半逼干擾。除了第二點,其余兩點都是在對手的壓力下踢球,這時候體現的就是我們的個人能力和踢球的合理性。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的球員,被逼得緊的時候,非要強行轉身;逼得不緊或者不逼的時候,反而不轉身也不堅決向前。這種個人踢球的不合理,組織起來就是整體的不合理,看著著急,看得郁悶。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居然連身體都不會利用。要么不敢利用身體,要么敢利用但是不善于利用。
8、國足沒有救世主。
現在,有些人又開始意淫里皮。里皮即使來了,國足也無救。
2014年的時候,里皮已經草簽了合同。中國隊主場和沙特的亞預賽,就是里皮指揮的,當時的執行教練傅博只是一個擺設。那場比賽,劉健打中后衛,以及其他的一些安排和指揮,也都是里皮完成的。
結果,都看到了。在沙特隊沒有盡出主力,且不太進攻的前提下,中國隊就是不進球。正是這場比賽之后,里皮打消了擔任中國隊主帥的念頭。
更早的時候,2011年,中國足協選帥的第一對象也是里皮。當時,中國足協通過中間人找到里皮,希望他能夠在8月份之前上任。里皮當時的回答是,在2011年10月底之前,他不會考慮執教任何球隊。
里皮不傻,中國隊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他不會冒險。無論是里皮還是穆里尼奧、瓜迪奧拉等教練,都不會拿弱旅冒險。
里皮不是國足的救世主,國足也沒有什么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