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榜總評:前20有19名是外援 本土配角難搶戲

記者馬德興報道
在號稱“五年80億”的新時代,披上華麗外衣的中超聯賽終于以正面形象走出國門,甚至可以和英超打起了轉播擂臺,被以挑剔著稱的英國球迷冠以“很有意思”的比賽。中超越來越受老外歡迎,歐美足壇對于中超聯賽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最終帶來的結果卻是中國本土球員越來越成為一個“陪襯”,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事實上,在目前的中超聯賽中,想做一個“綠葉”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不要說當一個“好綠葉”了。
歐美足壇開始關注中超,并不是因為中超聯賽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對他們而言,終于又在地球的另一端發現了一個新的“金礦”,趁機“掘金”當然不容錯過。所以,如今的中超俱樂部幾乎成為“不差錢”的代名詞。同樣一名外援,如果是非中超俱樂部報價,或許只要百萬美金便可搞定,但只要報價來自中超,則坐地起價至少翻番!而大度的中超俱樂部老板則頗為體諒地替對方辯解,“中超水平太低,吸引力不夠,為了讓球迷看到高水平外援,只能付出更多。”
于是,在2016年的中超聯賽中,外援的身價越來越高,當然,這些高價外援的作用也確實越來越明顯,往年常見的水貨、無名之輩也漸漸屈指可數。即便是天價加盟的J·馬丁內斯,其表現不佳的緣由也只是水土不服,而不是能力不行。
高水平的外援對于俱樂部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本報的評選中,除去獲本賽季中超聯賽最佳射手和MVP的雙料先生高拉特之外,他以穩定的發揮的確可以稱之為外援之首,但是還有兩名二次轉會期間引入的效力于蘇寧的羅杰·馬丁內斯和富力的扎哈維同樣值得注意。尤其是本來一度陷入保級的富力,在引進以色列球王扎哈維之后,球隊成績一路飆升,甚至有機會角逐亞冠資格。
外援的突出表現,這在另一方面,也更加壓縮了本土球員的發展。在今年體壇周報的《超人榜》總榜單中,前20名球員有19位是外援,僅有的一名本土球員就是剛剛入選亞足聯年度最佳球員三名候選人名單的武磊!
武磊成為入選前20名的“獨苗”,一方面說明其入選亞洲足球先生候選人確實名正言順;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其他本土球員已經越來越邊緣化。
其實,不只是前20位球員中只有一名本土球員,即便是在前30名中,也就只有5名中國球員。另外四人分別是郜林、鄭龍、曹赟定以及王棟。值得注意的是,后三名球員原來都不是國家隊隊員,只有曹赟定此番被國足新任主帥里皮首次召至國家隊中。而武磊和郜林,過去幾個賽季里也是超人榜上僅有的能夠連續多年入榜的中國球員。至于更年輕些的球員,甚至連入榜的機會和資格都沒有,因為他們這個賽季根本就達不到起碼的評選出場標準。
據說,目前亞足聯正在落實亞冠聯賽外援擴增一事。一旦得到通過,中超聯賽或許馬上又會進一步放開外援名額。這就等于中國本土球員在頂級聯賽中的出場機會將更進一步被縮減。那么,明年這個超人榜里,中國球員的位置又會在哪里?中國本土的老資格球員都飯碗不保,更何況年輕球員?所以,最近幾年來,超人榜里幾乎見不到陌生名字,都是“熟面孔”。
最令人尷尬的是,去年中超聯賽的最佳新人出現空缺的現象,而今年的李曉明雖然當選,但也被外界視為有些含金量不足,因為相比原先的最佳新人,如劉彬彬、蒿俊閔等都更具有說服力。而今年的中超聯賽新人榜里,即便本報的評判標準是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而依據出場1/3以上也就是10場以上的球員才有資格入選排名,居然無法排出前十的球員。當其他國家97年的球員已成為國家隊主力之時,我們93、94年齡段的球員甚至都還無法獲得穩定的出場機會,這何嘗不是中超聯賽走向迷失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