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足球育人之道:比賽>集訓 職業聯賽成核心要素

■記者馬德興武漢報道
采訪黃英俊期間,記者曾直言,由于在兩年前的緬甸U19亞青賽,越南95年齡段U19國青隊與中國隊同組,因而受到中國的關注得相對更多。“那支隊伍在亞青賽前,一直組織長期集訓,包括前往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國集訓,后又奔赴日本進行一個多月的長期備戰,最終卻未能在亞青賽出線。但相比起來,97年齡段越南國青隊的長期集訓時間,遠不如上一屆,為什么反而能夠闖入世青賽?”
對此,黃英俊給出了他的答案:“我覺得長期集訓的確很重要。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97年齡段隊伍集訓時間更長些,效果可能會更好。我對此有信心,但現實條件不允許。另一方面,我覺得作為球員,最重要的不是集訓,而應該是比賽。”
沒錢出國拉練
黃英俊告訴記者,他手下的這支越南U19國青隊,其實遠無法同兩年前的95年齡段國青隊相比,“那支國青隊是以阿森納JMG足球學院為班底組建的,那是越南國內最早建立起來的一所足球學院。從全國范圍內挑選球員,首批球員就是95年齡段的。應該說,阿森納足球學院里的球員幾乎就是國內最強的。因此在準備2014年U19亞青賽時,越南足協就以這個學院的隊伍為班底組建,甚至可以說是把整項賽事任務都交給這個學院。
據黃英俊介紹,“學院是一個私人老板,老板是百萬富翁。在接到這個任務后,老板和學院在這支隊伍身上,投入了很多的資金。雖然越南足協也投入部分資金,但實際上,像隊伍前往歐洲和日本拉練等,都是由老板私人掏錢。而像參加東南亞U19錦標賽、亞青賽等這樣的正式比賽,才是由越南足協花錢。因為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那支隊伍可以盡可能地找到各種對手進行熱身和練兵……”
不過,情況聯系到越南足協,可是有著區別的。“因為越南足協的資金是有限的。就像97年齡段的隊伍,站在我的角度來說,很希望能夠具備像上一屆國青隊那樣的條件,讓隊伍同更多的歐洲對手進行交鋒,這對我們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像明年參加U20世青賽,希望隊伍能夠在備戰過程中前往歐洲拉練。但我們不像上一支隊伍那樣有私人贊助,越南足協頁沒有太多的資金支持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備戰亞青賽就只能另想辦法。我覺得對于這支隊伍來說,最有利的一點就是,球員一直有機會參加國內聯賽。聯賽是最好的練兵場,這對個人的提高大有好處。”
長期集訓+U系列聯賽為本
黃英俊告訴記者,越南國內設有各級青少年聯賽,從U11開始直至U13、U14、U15、U17、U19、U21等,共有七個年齡段級別的聯賽,“青少年聯賽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一名U17年齡段球員可以參加U17聯賽,也可以去參加U19聯賽甚至是U21聯賽。只要教練員覺得,球員的水平符合要求便可以。像參加U19亞青賽的23號球員阮光海,他是1997年出生的,但兩年前就參加過緬甸亞青賽。當時,他作為一名U17球員,就是踢完U17聯賽后便參加U19聯賽,而且還被U21隊伍召入,作為替補出場。這些年以來,他參加的各種比賽很多。對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幫助很大。”
據介紹,越南國內的青少年聯賽并不是實施主客場、一周一賽的賽制,“越南尚沒有條件這么搞,因為辦賽需要資金,隊伍客場參加比賽也需要資金,每年的全國青少年聯賽都是賽會制的。例如以97年齡段的今年全國U19聯賽為例,聯賽從1月11日開始,共有22支隊伍參賽,22支球隊分為三個小組,兩個小組各有七隊,一個小組是八隊,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地方,進行一輪循環賽,比賽時間差不多15天。第一循環比賽結束,休息三周左右,然后集中到另外三個不同的地方,再進行一輪循環賽,總共時間也是15天左右。全部比賽結束后,每個小組的前兩名加上成績最好的兩個第三名共8隊,在休整10天后集中到一起,進行決賽階段。決賽階段的8支隊伍分成兩個小組,每小組前兩名出線交叉半決賽,勝者再爭奪冠軍。”
黃英俊說,“這些年來,越南國內的青少年聯賽都是這樣的賽制,從U11到U21都是如此。一個年齡段的賽事結束,很快就展開另一年齡段,因此一名球員可以參加很多不同年齡段的比賽。像U19國青隊在結束完巴林亞青賽以后,好幾名球員都去參加U21聯賽,雖然只是趕上最后階段的幾輪。因此,幾名原先希望隨隊來武漢參賽的球員,這一次都未能前來。但到哪里都是參加比賽,差異不大。”
不過,黃英俊告訴記者,最重要的,還不只是參加全國青少年比賽,幫助最大的還是職業聯賽。
足協助推職業聯賽之門
黃英俊告訴記者,越南足協為鼓勵本國球員的發展,在如今的越南職業聯賽,每支甲級隊只能雇傭兩名外籍球員,此外還有一人可以是歸化球員。這意味著,越南總共只有三名外援。而在乙級隊,禁止引進外籍球員,但允許注冊一名歸化球員。從2015年開始,越南足協明確規定:參加職業聯賽的俱樂部,必須要擁有U13到U21各個年齡段的至少五支青少年梯隊。其中,4隊必須參加越南足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聯賽,否則被禁止參加職業聯賽。
與此同時,為提高青少年球員的水平,不再限制U19球員的報名。越南職業聯賽此前規定:每個賽季前,各隊報名人員上報之后不得增改,只有在賽季中期轉會時允許增補。但為了讓年輕球員在聯賽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從2015賽季開始,專門為20歲以下的球員“開綠燈”,允許這些球員隨時租借或補報。實際上,也就為97年齡段球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舉例來說,在今年亞青賽為越南隊首開紀錄的9號何德征,原本是越南國內專門從事青訓的PVF俱樂部(越南足球天賦發展與投資基金)的一員。今年初,他被租借到越南甲級職業俱樂部廣寧炭隊。但在前5輪,雖然何德征每一輪都進入到18人名單,只是替補出場2次、累計只有16分鐘。于是,他便通過協商租借到乙級職業俱樂部胡志明市隊。從4月9日第一輪開始,何德征幾乎場場出戰,總共出場18次、累計時間超過1200分鐘。盡管級別低一級,但因為有著出場時間保證,使其的能力得到很快提升。
至于黃英俊頗為推崇的23號阮光海,除了參加青少年聯賽,在過去一個賽季,他還代表聯賽越南甲級聯賽冠軍隊河內T&T,在總共26輪聯賽中出場25次,累計時間為1871分鐘且攻入3球。作為一名19歲的球員,能夠在一國頂尖聯賽成為主力,并隨隊最終奪取冠軍,這對于青年球員成長所起到的作用,恐怕無需多言。類似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
黃英俊所說的“職業聯賽才是最好的鍛煉舞臺”,就是指的這項要素。而對照一下中國97年齡段的球員,能夠在職業聯賽中出場的又有幾位呢?盡管越南職業聯賽水平未必很高,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根本就入法眼”,但對于年輕球員而言,能夠與成年職業球員一起同場競技,它的提高作用與意義,恐怕不是長期集訓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