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西藏海拔4500米高的操場上,堅持了19年..

1998年,布瓊從成都體育學院畢業,回到家鄉西藏浪卡子縣中學當體育老師,一干就是19年。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一切從無到有,從最初的器材短缺,場地破敗,到如今已經修好的足球場,他一直都在操場上堅守……
藍天、白云、陽光、操場,或許這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適宜運動,尤其是那抹藍,對于大多數習慣籠罩下霧霾下的人們來說,有些奢侈,許久未見,甚至遙不可及。
的確遙不可及,如果把這一切加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更是高不可攀。
但這還不是西藏浪卡子縣中學體育老師布瓊上課的最高海拔紀錄,他曾經帶領著自己的學生爬過海拔5700米的恐龍山(因形狀近似恐龍而得名)。
對于絕大部分沒有高原體驗的人來說,4500米已經進入了高原反應的警戒高度,何況還要在這樣的海拔上面奔跑、跳躍、射門或者投籃?
即便是在這里土生土長的孩子們,據布老師介紹,在每個九月新學期操場,他都會領著孩子們先適應一兩周,做一些強度比較低的慢跑和熱身,才能回歸正常的授課過程。
孩子們臉上的高原紅。
高原日照充足,從孩子們紅彤彤的臉龐中可見一斑,但布老師說,強烈的日照對他和孩子們上體育課沒有任何影響。的確相對于強烈的日照,更困難的還在后面。
冬天的浪卡子縣非常寒冷,但孩子們依然堅持鍛煉。
冬天,浪卡子縣的最低溫度大概有零下20度左右,并且不時伴有3級以上的大風,除了高海拔、低溫和短時段內的大風,在浪卡子縣沒有任何取暖設施,孩子們只能靠穿更厚重的衣服去抵御嚴寒,當上完體育課的孩子們滿頭大汗地回到教室后,他們并未感受到額外的溫暖,從寒冷歸來,等待的孩子們的可能依然是冰冷或者說陰冷。
當筆者問布瓊老師“孩子們這樣會不會更容易感冒?”時,布老師很干脆地說:“不會啊,大家都習慣了。”
言歸正傳,回到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中學體育老師,布瓊。1998年畢業于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現年43歲,從教19年。據布老師回憶,當年高考志愿他只填了成都體育大學體育系一個學校和系別,受到自己當時高中體育老師達瓦的影響,他立志要成為一名體育老師,而且在畢業后立即從成都返回家鄉教課,一教就是19年。現年52歲的達瓦老師現在依然在山南一高任教,但已經快要到退休的年齡了。
浪卡子縣的人口只有3萬多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居民區相對分散,大多數孩子從家到學校的路上需要花費3-4個小時,浪卡子中學目前1800多名學生全部是住宿生。1998年布瓊剛剛參加工作時,當時全校只有3名體育老師,如今教師隊伍已擴充到了8人,布瓊老師每周的課時有16節,這意味著他需要承擔16個班的教學任務。
學校在去年終于修好了一個像樣的足球場,人造草,看上去非常漂亮,布瓊感慨良多。
在足球場竣工后不久,布瓊叫上其他幾名體育老師在足球場旁邊一起修了一個排球場,是土場,非常簡陋,但盡量保證平坦。
籃球場的修建要稍早一些,但也是2013年才竣工的。
1998年布瓊剛來浪卡子中學的時候,學校里除了幾個鉛球外什么都沒有,直到2012年,學校才采購了標槍、鐵餅和幾個足球,這也是布老師從教生涯里浪卡子中學的器材庫里唯一一次“添丁進口”,也是學校體育組的全部家當。除此之外,每隔4年左右,學校有一個名額可以進行體育教師培訓,時長大概為1個月,主要是培訓三大球的訓練技巧。但無論是器材還是師資培訓,這種4年一次甚至20年一遇的補給基本上都只能是杯水車薪,器材和師資力量的缺乏是長期性的。
在器材極度匱乏的年代,布瓊老師的授課只能以中長跑為主,但由于中長跑太過枯燥,布老師只能增加一些障礙,設置一些變速跑等環節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布瓊的抱負和目標是為母校培養幾個好的運動苗子,但受限于器材和場地條件一直未能如愿。
不過最近幾年情況稍有好轉,布瓊在全校學生中挑出大概60人組成一支訓練隊伍,并且在去年的山南地區第九屆中學生運動會上拿到1金3銀的成績,這已經非常寶貴了。
圖中左側舉著銀牌的少年就是以前那個愛逃體育課的落桑尼瑪。
16歲的落桑尼瑪是布瓊訓練隊中很有天賦的一個,但也因為先天的身體條件太出色,他平時不愛訓練,體育課也經常逃課。一切聽上去都有些似曾相識:沒錯,一個天賦異稟的少年卻頑劣不堪,總要遇到恩師點化才能有所成就。落桑尼瑪在布瓊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勸說教育下重返訓練場,在去年山南地區第九屆中學生運動會1500米的比賽中最終摘銀。照片里他舉著銀牌和布瓊老師合影,如今16歲的他也已經畢業,告別恩師。
早自習后帶著自己的學生跑步已經成為班主任布瓊的日常。
從2006年開始,布瓊開始擔任班主任,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并不多見,但布老師卻一直做得兢兢業業,除了每天早自習后帶著孩子們跑步,周末領著他們踢球外,他和其他的班主任并無太多不同,一樣的早出晚歸。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不那么重視體育課,像漫畫《茶啊二中》中體育課改英語課的例子的確真實存在,而更多的家長們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運動中受傷。而在布瓊心里,他覺得浪卡子縣的家長們還是非常信任學校和老師的,因為路途遙遠,家長們平時無暇顧及,3個多小時的山路誰也不能來去如風,隨叫隨到,大家基本算是把自己的孩子們交代給學校了,出現任何問題,哪怕是運動過程中意外受傷,老師們都會第一時間帶著孩子們迅速就醫,這種家長與學校、老師們之間的信任,反而因為距離的遙遠、條件的艱苦而變得更加的深厚。
布瓊將當地特色的民族舞“羊卓鍋諧”改編成了課間操“鍋莊舞”。
今年9月,布瓊帶著幾個老師把當地特色的民族舞“羊卓鍋諧”改編成了課間操“鍋莊舞”,雖然名字聽起來都有些拗口,但能把民族特色融進教學日常,看著孩子們整齊劃一的動作和學習課間操的笑臉時,布瓊老師還是非常開心的。
當記者問道:“在19年的從教生涯中您是否有什么遺憾”的時候,布瓊的回答非常堅決:“沒有!這就是我一直想走的路,并且還將繼續走下去。很幸運的是我的家庭也非常支持我,我會一直做好體育老師的責任。”
今年布瓊又送走了一屆畢業班,16歲的巴桑旺隊和白瑪頓珠即將前往拉薩中學讀書,臨行前,他們對布瓊老師說:“等我們回來也要像您一樣當一名體育老師。”這一瞬間,布瓊又想起了52歲的達瓦老師以及那有些遙遠的山南一高的舊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