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難民運動員:我曾獨自痛哭 最想跟梅西見面

體壇+記者王勤伯報道
18歲的敘利亞女孩尤蘇拉·馬爾迪尼生活在割裂的世界中。
世界本不割裂,她面對的陽光和空氣仍是完整的,從未割裂。但她永遠無法像一個普通的18歲女孩一樣在夢的撫慰中享受花一樣的年齡。“難民”身份是一個烙印,她被視作難民的杰出代表,是社會融入和擁抱自由的典范,是2016里約奧運會上最美麗的面孔之一,但她也知道自己的難民同胞們難有他人做到或得到同樣的認可。
更讓她深感割裂的是那些仍然每日每夜被恐怖和死亡包圍的同胞。像尤蘇拉·馬爾迪尼姐妹一樣,逃出敘利亞的難民家庭以原本有一定收入、生活穩定的中產階級居多,留在原地也只能留在原地的更多是平民。
“當我看到阿勒頗的消息時,直接躲進自己的房間大哭”,馬爾迪尼說。阿勒頗是敘利亞叛軍的最后一個重要據點。阿薩德政府軍在俄羅斯協助下對阿勒頗實現了圍城,俄敘聯軍直接轟炸民用設施對全城斷水斷電,眾多民房遭到俄空軍轟炸,已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阿勒頗等于地獄”。
(面對鏡頭,馬爾迪尼還是相當堅強)
但在社交網絡可以把這些景象傳遞給全世界的時代,全世界和這個時代一起沉默著,馬爾迪尼獨自躲在房間里哭,法國哲學家亨利-勒維撰文痛訴“我為你們和我們所有人感到可恥”,以色列電視臺女主播阿里什在直播中控訴所有沉默的人,“這是人類的浩劫!”但就連主流媒體也不能影響什么。
“我時常自問,我在這里到底是做什么?”已在德國柏林生活學習的馬爾迪尼說。她盡可能地陪同自己的游泳教練施潘嫩克雷布斯去學校里為孩子們上體育課,她喜歡小孩,和他們在一起讓馬爾迪尼很開心。此外,她也希望為收留自己的德國社會做出一份回報,“我希望提供自己的回報。很可惜,不是所有人像我一樣幸運。”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馬爾迪尼有幸成為難民代表隊的10名運動員之一。離開敘利亞以前馬爾迪尼姐妹都是游泳運動員,當那艘滿載難民的筏子馬達停轉時,正是馬爾迪尼姐妹游泳將其推至淺水。
施潘嫩克雷布斯教練說:“從里約奧運會回來以后,一共有50家電視臺提出以她的人生故事為題拍攝電影或紀錄片。”然而,馬爾迪尼都拒絕了,她的難民故事曾是也永遠只是一場災難和一個悲劇,不是命運的一次六合彩。
這位教練還說:“她非常腳踏實地,在學校里僅僅就是一名普通的學生。” 馬爾迪尼和母親、姐妹住在德國政府提供的一套公寓里。她希望未來能成為游泳教練,“未來5年我都會呆在德國,我已在這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熱衷于拍電影卻對殘酷的現實視而不見,西歐人追求視聽感官刺激、自我感動而拒絕真相的冷漠心態是馬爾迪尼內心深刻的悲哀。她曾受邀參加過很多活動,去過很多地方,在聯合國總部演講,也曾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接見,面見過教皇方濟各,但所有這些機構和領袖在阿勒頗發生慘劇面前都是無力的,甚至,是已不愿再做任何努力。
實際如果可以選擇,馬爾迪尼和她的教練更想見到的世界名人是梅西。梅西不參與決定世界的命運,他只給人們帶來快樂,無論處境優越還是困苦的人。“很可惜,巴塞羅那俱樂部一直沒有對我們發出過邀請”,施潘嫩克雷布斯教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