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不甚精彩的澳網女單決賽 為什么注定成為經典

體壇+記者謝偉報道
坦白來講,這算不上一場精彩異常的大滿貫女單決賽,激烈程度也很難在大小威姐妹的28次交鋒中排進前十,但這可能是威廉姆斯姐妹28次對決中最讓人動容的一次,可能很多人無法細細列舉出大小威以往多少次的經典對決,但這場,大概會令很多人終身難忘。
當然,有一些硬性的數據指標注定會讓這場比賽成為經典,比如小威憑借這場勝利正式超越格拉芙,獨享公開賽年代以來大滿貫冠軍最多的頭銜;比如小威憑借這場勝利重回世界第一……但我們不想過多談論這些會被寫進維基百科詞條的“慣性偉大”。這場比賽,除了締造眾多紀錄之外,更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在背后支撐這股力量的,就是情懷。
我們都知道,情懷是個好東西。奧斯卡喜歡有“情懷”的電影;高分通常傾向于給有“情懷”的文章;時裝界時不時刮起一股復古風,也跟“情懷”脫不了干系……而我們,通常也喜歡看“情懷”感十足的網球比賽。
如果不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看網球,可能無法去體會本文所說的“情懷”為何物。人人都知道大小威是網壇常青樹,馳騁數十載,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眼看著達文波特、海寧、毛瑞斯莫以及克里斯特爾斯等人一個一個進了名人堂,大小威卻依然可以會師在大滿貫決賽中,這種場面,除了用“偉大”來形容,恐怕也找不出再合適的詞語。
威廉姆斯姐妹第一次躋身大滿貫決賽是1997年美網、第一次贏得大滿貫是1999年美網、第一次會師大滿貫決賽是2001年美網、第一次會師澳網決賽是2003年,那時候澳網的場地顏色還是刺眼的綠色,被很多球迷吐槽轉播畫面都看不到球。當威廉姆斯姐妹上一次在澳網會師決賽的時候,現役所有的男球員,還沒有一人進入過大滿貫的決賽。數字很簡單,很直白,數字代表不了個中所有的意義,但也只有數字,可以證明哪些是歲月長河沖刷所遺留下來的彌足珍貴。
有人說,上一次能有兩位美國女選手會師大滿貫決賽似乎都有點想不起是哪一年了;上一次能一盤不丟贏澳網的還是青春逼人的莎拉波娃,現在她都快30歲了;而上一次兩位美國女球員會師澳網決賽似乎還要更遙遠,你會有點想不起來,沒關系,2005年的事情確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從腦海中蹦出來的。
很多人不是威廉姆斯姐妹的粉絲,甚至會反感這兩姐妹對女子網壇的統治,但是,歲月解開了所有當初看似無法釋懷的心結。我們都明白,她們終究會老去,會輸給時間,也有人說這可能是大滿貫決賽最后一次威廉姆斯對決,抑或明天的費納決也將是最后一次。有一些離別我們都知道在所難免也無法回避,為何不在到來之前,狠狠的、用力的、好好的跟青春道一個別?她們或許不是我們青春里最愛的選手,但她們代表著我們青春的網球。
而這場威廉姆斯姐妹之間的對決,也讓我們看到了競技體育場上鮮少能看到的另一面——親情。當頒獎典禮上的大威用極其優雅的口吻喊著“my little sister”的時候,整個羅德拉沃爾球場都仿佛變得溫柔了起來。我們知道,布萊恩兄弟之所以放棄單打是因為不想兄弟之間隔網相對,而威廉姆斯姐妹則提供了另一個范本,就算在場上殺的你死我活,賽點結束的那一刻,她們仍是這世間最親的姐妹,是彼此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網球成就了威廉姆斯姐妹,威廉姆斯姐妹也賦予了網球別樣的內涵。
屬于威廉姆斯姐妹的紀錄太多,就算一一羅列,又如何能全部說明這個時代的波瀾壯闊。前幾天,bigsport發推說“當你傷心難過之時,想一想,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你恰巧生在了與費德勒同在的時代”,夸費德勒夸出了新境界。今天,我們未嘗不可把這句話里的主人公換成威廉姆斯姐妹。
真的,有些人,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究不能幸免,下一秒,注定是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