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昊:世錦賽第四超預期,加拿大編排再出發

體壇+記者譚彥嘉楠報道
差一點,張昊和于小雨就站上了赫爾辛基世錦賽的領獎臺,但第四和賽季最佳的成績對于牽手僅11個月的兩人來說已是莫大的鼓勵。但這顯然不足以讓他們停下腳步。于是在大部隊等待返京時,兩人就已經踏上了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他們的下一站是加拿大的多倫多。
“第四應該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因為我們倆算是自我的突破了,也是歷史的突破,搭伴11個月能拿到世錦賽前四名,基本上沒有。”電話那邊傳來大昊那爽朗的笑聲。
去年4月底,張昊接到隊內“拆對”的通知,為了強強聯手沖擊平昌冬奧會,張昊/彭程、于小雨/金楊“拆對”,張昊與于小雨牽手,這對相差近12歲的搭檔開始艱難的“重組”之旅。
11個月的時間,新人張昊/于小雨先后經歷了全錦賽、大獎賽、四大洲、亞冬會的洗禮,最終站上了赫爾辛基世錦賽的舞臺。“我們有四對雙人滑選手,但是只有兩個世錦賽名額,要想參賽就要經過隊內測試的考核,這個牽涉到世錦賽的參賽權。”也正是這一次次的比賽和測試,讓這對牽手時間并不長的新組合有了足夠的底氣跟老手們比一比。
“在家練的時候,動作的成功率和質量都很高了,而且三到四個星期的合樂,短節目就失敗過一次,剩下的每一套在合樂當中都完成了。所以來的時候我們心里就非常有底。”盡管如此,但身為新人的張昊/于小雨并沒有把名次作為這次赫爾辛基行成敗的唯一標準。
第四,于張昊/于小雨而言是個不錯的結果,只是他們也許可以更好一些,畢竟新人登場在印象分和出場順序上都會有些吃虧,對此張昊的回答也很直白,“短節目我們是第三組出場,如果再往后一點,分數會更高一些。”
赫爾辛基是于小雨的世錦賽首秀,而張昊卻已經在世錦賽往返了十幾趟,經驗十足的他在出征前,就早早給有些緊張的小雨打好了預防針,“我把世錦賽的氛圍提前跟她說了,場上瞬息萬變應該怎么去辦,如果你動作失敗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咱們全完成了后面需要怎么去穩,把所有要顧慮的東西都提前說完了。”
不僅如此,為了爭取更好的分數,張昊/于小雨還有個秘訣:合樂時做動作非常少。“所謂少而精,這樣就給裁判員留下很好的印象。本來裁判對我們印象就不錯,在合樂的時候動作再全完成了,印象就會更好一些。”
未來20天,張昊和小雨將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度過,在那里他們要和勞瑞一起重新編排他們的兩套節目。“別人都是先練動作再編排,但我倆反了,先選音樂編排,再回來練動作,所以是很倉促的。比如勞瑞對我比較了解,但是對小雨不是很了解,所以編排上多少有些欠缺。但這次過去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比較了解了,編排就會更加細致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