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都吃“年輕飯”? BurNIng奪冠證明老將也很行

本次DAC登頂,是徐志雷(Burning)時隔整整兩年之后再度拿下世界大賽冠軍。巧合的是兩年前拿下上一個冠軍,他代表的也是iG戰隊。這位年近30的老將證明:電競也可以有常青樹。
初次專訪徐志雷是在2010年底,當時他所在的EHOME正在北京參加某硬件品牌發布會。他很內斂也很自信,平常沉默不語,唯有談到DotA和電競能侃侃而談。
2010年是中國DotA和EHOME全盛時期,他們從年頭贏到年尾,一共拿下10個冠軍。尤其年中在法國ESWC,他們碾壓所有對手,奪冠路上未失一個小分。可以說當前中國最大群體的DotA粉絲,是那個時候積攢下來的。
那天EHOME拍下最后一張合照。接著就是眾所周知的年末大逃亡事件,EHOME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徐志雷和隊友周揚加盟DK戰隊。
在DK的四年,徐志雷經歷了各種起伏。他們有過連續拿9個冠軍的輝煌,也有過連續三年未能突破TI(Dota國際邀請賽,有電競世界杯的美譽)的低谷。不過直到2014年TI4結束,徐志雷的個人表現都無可挑剔,他的敵法師、煉金、德魯伊給觀眾們留下過一串串耳熟能詳的“B神時刻”。而版本的更迭一定程度讓TI與DK的高峰錯開,坊間流傳一句話“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削B神”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014年8月,TI4敗走西雅圖后徐志雷選擇退役。
退役后的徐志雷,立刻成為直播平臺高價爭搶的對象。據透露他當時原本要簽某一直播平臺,但在機場被另一直播平臺的老板追上,以數百萬合同拉回了他。
與其他體育項目不同,電競泛娛樂屬性非常強。玩家玩游戲和看游戲不光是為了勝利,也是為了娛樂。從數量看,娛樂型玩家更多。這導致了一個奇特的結果,那就是做直播的電競主播輕松玩游戲就能吸引很多人氣,獲得豐厚轉播合同。而打職業的選手每天辛苦訓練,承受輿論壓力,收入卻主要靠獎金,一旦TI出不來成績,收入遠低于一線電競主播。
在這種情況下,徐志雷卻選擇在2015年復出。
這一年徐志雷已經27歲,在傳統觀念中這是不折不扣的“高齡選手”。跟他同時出道、甚至比他還小的鄒倚天(820)、陳堯(zhou)、黃翔(Longdd)紛紛退役、結婚、開直播,徐志雷卻能頂住直播高薪誘惑和職業壓力復出,這是極為難得的事。
復出后的三年,對徐志雷來說很艱難。
這一次他加盟的是iG,盡管隊友不乏駱非池(430)等強手,但隊伍打法沖突讓他們在TI5連8強都未進入。之后徐志雷轉投VG,但在VG也是連戰連敗,徐志雷的位置也從1號位打到4號位。隨著年事漸高,他的狀態開始不穩定,TI5、TI6連續無功而返,即便他拿出之前讓人膽寒的敵法師也無濟于事。
從這次DAC往回數,徐志雷上次奪冠還是2015年初在北京拿下ECL冠軍。這三年來,幾乎每次比賽他都會面臨鋪天蓋地的質疑,而他也一直在調整,從打核心變到打4號位輔助,從4號位變成打5號位純輔助,從純輔助再到打功能性核心……
面對質疑,徐志雷一度表示:“沒有成績,連呼吸都是錯的!”不過還好他都挺過來了,等來了現在的iG隊友們。這次DAC徐志雷表現很好,但年輕隊友們更出彩。徐志雷已不再是當年那個1v5的“唯一B神”。
但這就夠了,對一個年近三十仍堅持打電競職業的人,還能要求更多嗎?
如果有更多徐志雷這樣的老將以身作則,中國電競的大環境會更好,明星經濟的集聚效應也會更好,更有利于電競可持續發展以及明星產業鏈盈利模式的建設。這才是我認為“老將奪冠”的意義比冠軍本身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