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缺席比賽 或成中國體育史上一大標志性事件?

體壇+特約記者張賓報道
6月23日,馬龍、許昕和樊振東在同一天退出了中國乒乓球公開賽。兩天之后,國乒、乒協都發布了道歉聲明,事件正在解決,所有人在等一個答案。而這次國乒主力的“無故缺席比賽”之舉,在中國體育史上,甚至國際體壇,這究竟是什么規模的行為呢?
從行為上,馬龍、許昕等人是棄賽,即便行為有不職業的地方,性質并不嚴重。在這之前,體壇的其他的罷賽行為屢見不鮮,罷賽、罷訓的性質要遠比棄賽嚴重。
最為有名的罷賽當屬國安罷賽。2004年10月2日,在中超聯賽,北京國安客場與沈陽金德的比賽中,當值主裁判判罰國安禁區內犯規,給了主隊一個點球。國安對這個判罰表示不滿,拒絕重新比賽。比賽中斷了12分28秒后,周偉新宣布比賽結束。這就是中國職業化以來首例罷賽事件。這后來引發了一場G7革命,轟動一時。
國際足壇,國家隊層面的罷訓事件也并不少見。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在阿內爾卡被開除國家隊后,法國隊集體罷訓,矛頭直指時任主教練多梅內克。多梅內克當即宣布辭職。
罷賽和罷訓之外,最為有名的當屬國青小將血書兵諫范斌事件。2011年,13名國青小將以不具名的形式集體寫下血書,要求罷免主教練范斌。
就在同一年,在短道隊發生了麗江和青島兩起打架事件之后,王濛、周洋、劉秋宏、劉顯偉、梁文豪和韓佳良共六位世界冠軍聯名上書時任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要求罷免短道隊領隊王春露。最終,王春露被調離了領隊位置。
國際乒壇,2015年10月,新加坡名將馮天薇帶頭,要求新加坡女隊主教練井浚泓下課。
概括來說,以上的罷賽、罷訓,并不是像國乒棄賽,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馬龍、許昕等這一次棄賽,規模巨大,影響深遠。
五位參與者,幾乎全是奧運冠軍。這其中包括了2位大滿貫得主。在里約奧運之后,國乒意外地當起了“網紅”,如今直接在公開渠道上發聲,或許是時代賦予他們的最便利的選擇。
從形式上,他們可能不及國青小將寫血書那么驚悚,但從影響范圍來說,都是其他“表達不滿”的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即便放眼國際體壇,這樣的事例也絕無僅有。馬龍等人這次集體缺席比賽,在中國體育史上尚屬首次,或將成為中國體育史上一個標志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