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奧動力給中超公司發交涉函,暫緩支付6億版權費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6月30日上午,中超公司在長春召開股東大會,通報了版權商體奧動力遞交“交涉函”一事,在該交涉函中,體奧動力明確表示,暫緩支付本該在7月1日之前支付的第二筆版權費,共6億元。雖然不知道接下來走向如何,但是,體奧動力此舉還是為中超版權蒙上陰影。
2001年,在沒有和贊助商IMG、百事可樂等打招呼的前提下,閻世鐸提出暫停升降級,引發了贊助商一系列的不滿。2002年,前六輪甲A沒有電視直播,讓IMG和百事可樂等很是焦慮。到了2002年賽季末結賬的時候,百事可樂一直在按照合同扣除IMG的費用,IMG按照合同扣除中國足協的費用,那時候,IMG拿出中國足協違反合約細節多達100多處。當時,百事可樂提前終止了與中國足協的合同。
2004年,因為G7鬧事和罷賽等多起嚴重事件,西門子按照合同,扣除了三分之一冠名費,并且提前終止了合同,導致了中超在2005年的裸奔。
此后,從2006年至2010年,中超有三個冠名商,中超公司攤上了兩個官司。倍耐力贊助的時候,原本冠名費4000萬左右,每次聯賽中出現重大問題之后,倍耐力的代表就會拿著合同到中超公司扣款。西門子贊助的時候,中介公司每個月都會遞交一份中國足協違約的細節,按照合同扣款。包括后來的金威啤酒,也沒有放過中超公司。
大連萬達和中國平安因為是國內公司,沒有太過計較。體奧動力5年花費了80億元,也沒有因為2017賽季變更外援政策和出臺U23新政而要求扣款。中甲聯賽的冠名商和版權商,同樣做到了全力支持。但是,當U23和內外援政策朝令夕改,對中超聯賽的水平產生較大影響之后,體奧動力坐不住了。
2017賽季初,中國足協出臺U23新政之后,贊助商的動向就非常敏感。在5月份出臺新的“U23新政和內外援調節費細則”之前,包括體奧動力在內的所有贊助商都沒有動,一切顯得風平浪靜。實際上,包括體奧動力在內的贊助商,一直在關注中超聯賽中的變化,評估新政對聯賽以及對贊助商的權益帶來的影響。有了明確的判斷之后,體奧動力終于出手,給中超公司發來正式的“交涉函”,稱中超政策發生一系列變化,雙方應該談談接下來怎么辦。在該交涉函中,體奧動力明確提出暫緩支付2017賽季第二筆版權費。
按照雙方合同,2017賽季的中超版權費為10億元,體奧動力分兩次付清,第一次是賽季初支付4億元,第二次是7月1日支付剩余的6億元。如今,中超公司暫時不會拿到6億元的版權費。
因為雙方還沒有正式接觸,接下來怎么談,談什么,誰也無法預料。以史為鑒,過去多種案例表明,贊助商權益如果受到嚴重侵害,扣除巨額贊助款項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