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特約記者溫媛報道
亞青賽四金在手,孫穎莎又成為了眼下國乒的“紅人”,這個留著颯爽短發(fā)的00后姑娘從今年初通過升降組進(jìn)入到一隊之后,僅用半年的時間,從“路人甲”變身為“小魔王”。
當(dāng)然,孫穎莎的進(jìn)步不可謂不神速,日本公開賽和中國公開賽兩站比賽都成為了她的“搶戲之戰(zhàn)”。一時間,媒體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般驚呼,“張怡寧接班人”“天才少女”“下一位大魔王”等稱呼都安在了這個還不到17歲的小姑娘身上。一連串的熱捧仿佛國乒新周期的洗牌工作已圓滿順利完成。嘿,現(xiàn)在才是新周期第一年,如此下論,為時過早。
從上個周期末期,日本祭出了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誠這樣的小將,意圖非常明顯,拼不過里約,拼東京。如此背景下,中國卻還在用丁寧、劉詩雯這樣的“老將”撐著,而朱雨玲和陳夢等一波新生代似乎成長速度有些慢,成長代價有些多。于是,時代呼喚更新鮮的血液來跟日本抗衡,期待著在國乒中其實很難能見到的青春風(fēng)暴。孫穎莎的露頭,順應(yīng)著時代的渴望,于是才被中國媒體如此看重,熱捧。
從上升勢頭來看,孫穎莎確實把握住了能讓她曝光率如此高的當(dāng)下,穩(wěn)健的打法也頗有些當(dāng)年李曉霞的影子,而一臉嚴(yán)肅的神情又像極了張怡寧打球時的模樣,如此“少年老成”的新人是從北京奧運周期后,難得一見的發(fā)現(xiàn)。
不過,有句形容天才的話叫“所謂天才,不過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沒有了后天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在國乒競爭慘烈的隊伍中,也難逃“曇花一現(xiàn)”的厄運。
想想12歲就進(jìn)入國家隊的郭躍,曾經(jīng)被多少人寄予“天才少年”的美譽。時任女隊主教練陸元盛在她身上又傾注了多少心血,為了培養(yǎng)她,甚至不惜犧牲隊友的出戰(zhàn)機會,讓16歲的她就站上了世乒賽團隊賽的賽場和奧運會的賽場。可終究呢?還是上演了一出極速墜落的劇目。雖然郭躍也有兩枚奧運團體金牌在手,但以當(dāng)時隊伍對她的培養(yǎng)和重視程度來看,她浪費了太多奠定自己國乒“一姐”的機會,直到被調(diào)整出國家隊。
如今的孫穎莎,論天賦也許還不及郭躍,論眼下取得的成就也無法跟前輩相比。于是,在極度看好她的情況下,多一分冷靜和清醒,別讓過度熱捧成為制約孫穎莎未來成長的牽絆。畢竟,她才剛剛上路,距離成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還有不斷的路要走。處在青春年少時的孫穎莎思想也還未到成熟定型時,如果因這些受追捧的話語而有所迷失,那才是國乒的一大損失呢。
推薦閱讀:
老中青三代!國乒不缺天才 “00后”已開始搶班奪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