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化身上帝支配聯盟 長人為生存被迫向外遷徙

體壇+記者孔德昕報道
斯蒂芬·庫里是兩連MVP得主,今年他又成功拿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第二枚總冠軍戒指。即便他才只有29歲,但我們幾乎已經可以將其視為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射手。然而庫里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地方并不是他單季扔進的402個三分球,或者蠻不講理的超遠三分絕殺,而是他改變比賽的能力。如我們所見,這個聯盟正迎來前所未見的三分浪潮,這一切都始于庫里。
適者生存是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提出的真理,這在NBA聯盟中同樣適用。當庫里通過自己的打法改變了整個聯盟甚至整個籃球運動的比賽風格之后,其他所有人都必須適應這個全新的環境。極端點說,其他所有球員都要按照庫里“創造”的模式去打球,勇士控衛間接成為了他們的“上帝”。
這么一說有些聳人聽聞,但從事實情況來看,這種表達毫不夸張。作為一名控衛,庫里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和他距離最遠的內線球員,這種局面是可怕的。當今聯盟的內線正趨于兩極化發展,要么你是能夠完成遠射的空間型內線,要么你就是籃板和防守能力特別出眾的純藍領,剩下的或被淘汰,或是兼顧多種技術的超級球星——比如唐斯、恩比德和波爾津吉斯。那種擅長低位進攻的傳統內線正在絕跡,他們在庫里“制定”的規則中慢慢蛻變。
長人適應外遷
根據統計,上賽季有6位球員生涯首次出手至少100次三分,且三分出手數達到總出手數的20%,他們分別是:布魯克·洛佩斯、斯貝茨、馬克·加索爾、賈巴里·帕克、杰邁克爾·格林和喬納森·西蒙斯。
西蒙斯和帕克是由于樣本過小混進來的特例,二人分別只在聯盟里打了兩個和三個賽季(帕克第一賽季只打了25場,上賽季也只打了51場)。但是剩下4位就是內線球員向外“遷徙”的例證。
上賽季之前,大洛佩斯生涯最高的一個賽季也只出手了14個三分球,但去年他平均每場要扔5個。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小加索爾身上,此前單季最高出手17次三分的他過去一年場均扔超過3個三分。10年前在佛羅里達大學兩年一次三分沒投的斯貝茨,上個賽季有一半出手是三分球。至于格林,他在阿拉巴馬大學打了4年,總共投了3次三分。
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或許不是這些長人紛紛來到外線發炮,而是他們的效率也的確超乎人們預料。這四位的總三分命中率達到36.7%,超過了聯盟上賽季的平均水準(35.8%)。這其中出手最多的大洛命中率最低,但依然有34.6%,他的三分也成為了籃網進攻端的常規武器。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內線已經適應了庫里“設下”的限制,并且在新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
改變仍在繼續
那么我們會看到更多“被迫”遷徙到外線的大個子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從去年夏天開始,內線練習三分球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去年中國行期間,霍華德專門帶了投籃訓練師,每天都要進行上百球的三分訓練。當記者問道他是否會在新賽季增加三分出手時,霍華德笑著說“不會,這只是為了提升手感。”
上賽季,在老鷹并不如意的“火花”總共只投了2個三分,但如今加盟黃蜂給了他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根據此前的報道,霍華德今夏又在苦練三分,也許新賽季看到一個能投籃的魔獸并非妄想。
除了霍華德,還在練習遠投的內線還有剛剛被換去籃網的莫茲戈夫,他在主教練阿特金森手下很可能扮演洛佩斯的替代品,這就需要他提升自己的遠射能力。事實上這位內線的生涯遠投(4.8米到三分線之間)命中率已經達到40%,擁有良好手感。另外土耳其人坎特也在加緊擴大自己的射程,熱火當家中鋒懷特塞德說自己有可能試著投投三分,這種長人外遷已經成為了聯盟的普遍現象。
在三分浪潮之下,不能適應的球員就會被淘汰。此時再想到掀起這股巨浪的庫里,長人們體會到了被一個小個子支配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