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短跑不只靠混血 接力排兵布陣給中國啟發

體壇+特約記者孟巍報道
當地時間8月12日,倫敦田徑世錦賽展開了男子4×100接力的爭奪,38秒04對38秒34,中國隊以0.3秒之差,再一次看著日本隊拿到了世界大賽銅牌。把眼光縮小到亞洲范圍,這是中國隊在世界大賽決賽上對日本隊的兩連敗。讓更讓人嘆服的是,日本隊決賽壓根就沒上兩位混血強棒,結果還能拿到第三。中國隊則是派上了絕對主力陣容。
這里有一個因素需要表明,英國隊二棒格米利交棒后過于瘋狂的手舞足蹈,嚴重干擾到了蘇炳添,對中國隊速度影響難以估量。但是,到此為止,本文不會再多強調“如果”,因為這不是現實場景。現實就是我們輸了。
多田修平、飯塚翔太、桐生祥秀和老將藤光謙司,組成了決賽日本四棒。和預賽相比,日本隊把四棒劍橋飛鳥撤下,上了藤光謙司。31歲的藤光謙司,百米最好成績才10秒23,對比今年能跑到10秒08的飛鳥,差距是明顯的。為什么換?日本網民也有點懵,沒覺得飛鳥預賽時有問題。決賽前飛鳥在日本谷歌上的搜索率也非常高,因為他的獨特重要性。但很快懵換成了無所謂,因為這支陣容依然拿到第三,圓滿完成任務。
至于100米和200米表現都很好的薩尼布朗,或許我們認為他肯定要進主力陣容,但沒有,他只擔任替補一棒。而日本隊預賽和決賽都盡量起用主力陣容,所以結論很清楚:不管你信不信,薩尼布朗本就不是主力陣容成員。
這大概是日本接力的獨到理念:不是以絕對硬成績來敲定四棒,而是看選手自身的團隊意識、四棒配合的流暢度,在個人所跑的空間里能否殺出最高速度來定。這或許也是日本男子4×100米接力能一直很強大的主因吧。21世紀的9次世錦賽,日本4×100米接力隊7進決賽,這個紀錄僅比進決賽次數最多的牙買加隊少1次,和美國隊持平。
里約奧運會,山縣亮太、飯塚翔太、桐生祥秀和劍橋飛鳥,合作跑出了亞洲紀錄37秒60,中國隊也創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績37秒82。這次比賽降低到38秒04和38秒34,一方面是奧運后的自然狀態調整,二方面倫敦這個跑道不利短距離選手發揮,兩隊下滑一些也在預料之中。
除了4×100米,中日兩隊在100米和200米上也有各自的精彩發揮,蘇炳添在男子100米上再次殺入決賽,并取得第八名,謝震業殺入半決賽,并獲得第20名,日本三將全部進入半決賽,成績最好的劍橋飛鳥獲得第16名。200米,薩尼布朗來了個大的,他成為世界大賽年齡最小的進200米決賽的選手,最終獲得第七。
整體來看,日本隊男子短跑是比中國隊占點優勢,如果你認為日本隊靠混血超車,那么4×100米全上日本本土選手還能拿第三,這就是實力的體現。日本出產高水平短跑男選手的速度,也比中國要快一些。但比賽都是講究臨場狀態,這點蘇炳添可以當全亞洲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