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青不許有染發(fā)和紋身”,這一話題在近日上了微博熱搜。
起因在于,國青主帥賈秀全透露,自己非常看重球員紀律,不會招入染發(fā)和有紋身球員,有紋身球員必須洗掉才能入選。紋身文化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目前已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標記。不少中國球員更是成了“紋身控”,對于紋還是不紋這個問題,外界爭論不休,其實不同的立場折射出的不過是時代的溝壑。
嚴格反對紋身者:用腳彰顯個性,別用紋身。
賈秀全不是第一個公開表明自己對紋身態(tài)度的主帥,與其持相似觀點的多為老一代足球人。徐根寶對紋身嚴格控制,在自己的崇明訓(xùn)練基地,根寶嚴格要求,染發(fā)和紋身球員禁止參加比賽,屢犯不改者甚至?xí)婚_除出隊。他與賈秀全認知相似:年輕人想彰顯個性,可以用腳說話,別用紋身。當(dāng)年在徐根寶麾下的張琳芃,就一度不敢紋身,最后只是小小的紋了一處在不明顯的地方,直到轉(zhuǎn)會恒大,張琳芃身上的紋身才徹底爆發(fā)。
作為徐根寶的成名弟子,范志毅對紋身也持反對態(tài)度。他曾表示不解:“為什么要紋身,你踢好球就可以啦,這個紋身能讓你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嗎,心思不要都花在這上面。”對張琳芃,他的觀點更為犀利,并曾公開批評中國拉莫斯:“他在場上的氣質(zhì)已經(jīng)可以了,唯獨對他不滿意的就是手臂上的紋身,未來最好把紋身去掉,手臂上有那些東西是影響他收入的,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廣告了。”
紋身球員:表達愛和個性的一種方式!!
在現(xiàn)役的中國球員中,王大雷和張琳芃都是紋身達人,他們的紋身不但數(shù)量多,且樣式奇特。張琳芃全身上下就有13處紋身,在其左臂上,有“天道勤酬”,肋骨上有“有志者事竟成”,右臂上有一排數(shù)字“2008.04.23”是他與妻子認識的日子。而他左右手背上還有密集的英文:“我們的家就是我的一切,我會照顧你一生一世”和“感謝上帝讓我能遇見你,讓我能看到一個美好的未來”。張琳芃的紋身沒有其場上的桀驁不馴,全是愛和勵志。
王大雷的紋身數(shù)量與張琳芃不相上下,內(nèi)容也全是正能量。在其胳膊上,有愛子的頭像,有對妻子的濃濃愛意。還有右臂上的斗戰(zhàn)勝佛孫悟空,表現(xiàn)自己要戰(zhàn)斗的意志。在轉(zhuǎn)會山東魯能后,王大雷又在雙腿紋上了“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意為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表明他想融入魯能團隊,和隊友一起取勝的決心。
談到為何紋身,兩人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就是表示對家人的惦念和愛。王大雷曾透露,將愛子頭像紋在手臂上后,每次上場比賽看看愛子的頭像,都會斗志滿滿。而他也認為:紋身是個性的體現(xiàn),不用去多管其他人怎么樣,“紋自己的身。讓別人說去吧。”
中立派:不反對也不提倡
前上港主帥,曾執(zhí)教英格蘭國家隊的埃里克森,認為紋身還是不紋,根本不算個問題。瑞典人曾表示,這是球員的自由,我不會橫加干涉,當(dāng)然也不會鼓勵他們,這與教練組無關(guān)。他還曾舉出當(dāng)年貝克漢姆和費迪南德的例子說:“國家隊中,他們兩個很喜歡紋身,常會討論這類問題,但我不懂,我不會參加,他們很職業(yè),不會因紋身耽誤訓(xùn)練和分心比賽,所以我不會多說什么。”2002年韓日世界杯上,沖入決賽圈的中國隊幾乎沒有一人存在紋身,這些曾經(jīng)的國腳中,多數(shù)人持開放態(tài)度。作為專業(yè)人士,他們認為,國足成績不佳,與球員紋身沒有必然聯(lián)系,甚至有球員表示,時代不同,如果自己在當(dāng)下,可能也會加入紋身大軍。
中國紋身隊 曾引韓媒日媒不解
除了王大雷和張琳芃外,目前的成年國家隊中,幾乎每名球員都有紋身。郜林背后的鳳凰,張稀哲的長段英文,鄭智背后的異形蝴蝶,王永珀臂膀上的天使和帆船,包括聯(lián)賽中毛劍卿胳膊上的狼頭、榮昊身上的十字架和飛鳥等等,形態(tài)各異意義亦不相同。
中國隊球員,在比賽結(jié)束后脫下上衣時,每個人的紋身更加吸引注意,這也引起了近鄰媒體和球迷的關(guān)注。在12強賽與韓國隊比賽后,韓國球迷就對中國紋身隊表示驚嘆,日本媒體也曾對中國球員酷愛紋身表示關(guān)注和不解。值得注意的是,日韓國家隊中,紋身球員雖然存在,但遠遜于中國球員。
在U23球員中,喜愛紋身的也不在少數(shù),本賽季表現(xiàn)不俗的徐新也是紋身愛好者,中國足球的紋身潮正向低年齡發(fā)展。而一直在海外漂泊的張玉寧似乎沒有紋身。
球迷:能贏球誰關(guān)心?
在球迷觀點中,勝負成為了他們的標準,多數(shù)球迷都認為,只要能不斷進步不斷贏球,沒有人會對紋身糾纏不休。因為在其他國字號運動隊中,包括羽毛球的林丹,乒乓球的張繼科也都有明顯的紋身,但根本沒人去糾結(jié)這個問題。
對于紋身低齡化的問題,球迷認為,目前的紋身與曾經(jīng)年代的意義不同,沒有一個球員會進行左青龍右白虎的紋身,只是為了時尚和個性,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也有家長認為,對于一些從事足球運動的小孩子來說,中國球員紋身有些過多,對孩子們不算正能量,未來希望能少則少。
意義改變:紋身正逐漸被包容
紋身又名刺青,是用帶顏色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制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世界上很多古老民族曾認為,紋身可以防病袪災(zāi)。進入近代,紋身成為一種身份或某一集團的象征。
但在中國,紋身的意義與海外不同,中國早期的“紋身“就是黥刑,又叫墨刑,是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該刑罰從上古時代一直延伸至清代才被廢除,著名的歷史人物漢代的英布、唐代的上官婉兒、宋代的宋江都曾遭受此刑。在中國近代,紋身一度成為市井文化的象征。這也是紋身一直被傳統(tǒng)文化所不包容的原因。
在現(xiàn)代中國,紋身已經(jīng)成為藝術(shù)范疇,新鮮的題材和表現(xiàn)力層出不窮,所以風(fēng)格漸漸由民族化,地域化,轉(zhuǎn)變?yōu)閭€人化,不同的風(fēng)格也在融合成不同表現(xiàn)方式。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足球需要包容紋身,但也要對年齡過小球員正確引導(dǎo),不要將個性化的紋身,變?yōu)槠毡橛顾谆哪7隆F鋵嶊P(guān)于紋身的爭論,更像是兩代人觀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