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上到線下 從虛擬到現實 LPL的華麗轉身

本報評論員 李楷平
在本次LOL六周年慶典上,LPL三支戰隊主場確定,分別是OMG主場成都、LGD主場杭州、SNAKE主場重慶。從線上到線下,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這是LPL的一次轉身,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不知不覺,LOL已到了第六個年頭。
六年足以讓如日中天的若風成為退役老男孩,也足以讓xiaohu從少年成長為MVP。時間改變了選手,當然也會改變玩家與粉絲。隨著玩家年齡增長,他們對LOL的情懷依舊,但體力和精力都已不能娛樂粉絲式的“瘋狂追星”。我見過一個成都粉絲,為了看一場LPL,需要搶最早一班飛機,并且把額外兩天花在旅途上。對很多已工作的粉絲來說,這個時間的代價是不可接受的。
LPL主場落地后,那些忙于工作、甚至很少接觸網絡的老粉絲,將多了一個宣泄LOL熱情的出口。
主客場機制,背后隱含著LPL順應粉絲群體特征改變的與時俱進。六年來累積的粉絲,LPL希望通過主場將他們長久化、終身化、家庭化。
這一點很重要。
按照過去的經驗,電競游戲的迭代很快。星際、魔獸爭霸3等游戲都煊赫一時,后來都陷入沒落。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玩家的愛單純表現在游戲上,卻沒有穩定的賽事和戰隊作為感情載體。當玩家們玩不動游戲,又沒有賽事維系這份感情,游戲自然會走向沒落。
LOL六周年慶典有周杰倫、吳亦凡兩大當紅巨星捧場,座無虛席的五棵松體育館,顯示出LOL如日中天。那么十六周年呢?二十六周年呢?老一輩玩家那時候還能上演盲僧回旋踢嗎?
LOL游戲產品不斷增加新英雄,修改平衡性,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玩家新鮮感。但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將LPL打造為真正扎根于玩家的賽事。二十年后,老玩家可能拿不動鼠標,不再玩游戲,但他們一定有興趣去主場看OMG,看WE,看EDG——因為這是他們從少年時起就為之熱血沸騰的戰隊。主場形態建設的越好,這樣的老玩家也就越多。
十多年前,我在網絡上觀看了Sky獲得WCG世界冠軍。那時候我有兩個想法:希望WCG能一直辦下去,總有一天我要現場看WCG世界總決賽。
很可惜,兩個想法如今都已沒法實現。
WCG錯過了時代的紅利,現在我們卻位于最好的時代。我非常看好LPL主場的健康運轉,因為粉絲數量和消費能力暴漲,足以支撐起LPL的盛大主場。根據RIOT的數據,2016年光賣皮膚就賺了124億元人民幣。在S6總決賽中,一款“劫”的皮膚銷售額25%被納入獎金池,讓獎金池暴漲到300萬美元。在LOL中,很多精美皮膚價格達到299元,一場LPL比賽門票也不過這個價。此前LPL所有隊伍聚集上海,仍能保持不錯上座率。當它們獨享一座城市的寵愛時,其上座率更值得期待。在此基礎上,主場電競館還可以通過訓練開放、培訓、泛娛樂活動獲得更多變現手段。
LPL賽場的美輪美奐,足以讓我忘卻WCG的遺憾。更重要的是,即便不在上海,我也能在主場觀看LPL比賽。而且很可能十年之后,我仍然可以在相同的地點,觀看更加精彩的LPL比賽。
你說,這是不是最大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