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內外援轉會須收手,最極端可關閉轉會市場

治理規范職業聯賽,不是一句空話。內外援轉會費畸高,一直受到關注。從現在開始,所有職業足球俱樂部都應該注意,想盡辦法把內外援轉會費降下來,否則,可能會引來新一輪的調控。如果各俱樂部還不收手,最極端的可能,不排除取消未來幾年的轉會市場。
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既然大家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在治理規范的前提下,大家就應該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讓內外援轉會市場回歸理性和平靜。
此前,中國足協出臺了遏制內外援畸高轉會費的規定,單個外援的轉會費上限是4500萬人民幣,約600萬歐元。內援轉會費的上限是2000萬人民幣。如果俱樂部在引進內外援的時候,花費超出上述上限,則必須繳納同等數額的轉會調節金。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些俱樂部還是想盡一切辦法規避掉了上述條款,比如說天津權健引進莫德斯特,就成功地利用了有利于天津權健的方式,讓中國足協的規定變得形同虛設。另外,在內外援轉會的過程中,足協也沒有調查每一名內外援的最終轉會費用,導致了“誰守規矩誰反而倒霉”的奇特現象。
上級和中國足協對于內外援轉會費的畸高一直很重視,只不過一直在尋求一個能夠真正抑制畸高轉會費的方案。當單純的規定無法真正起到作用之后,就必須去設定更為有效的措施。比如,既然內外援轉會費的上限設置不管用,那就捆綁一些其他嚴厲的措施,一旦有俱樂部違反了上述規定,屬于外援的,就取消他們幾年外援轉會資格;如果是內援,就取消他們幾年內援轉會資格。
只要嚴格做到這一點,相信所有的俱樂部都會好好思考一下頂風作案的風險。因為一兩個內援或者外援,而讓自己失去幾年的轉會資格,肯定得不償失。上述方案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于中國足協嚴格執行相關的規定,否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各俱樂部心安理得地享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假設上述方案依然無法抑制內外援轉會費畸高的問題,就必須另辟蹊徑,而且一定要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像是出臺U23政策一樣,一些相對年輕的球員馬上就獲得了不曾有過的出場比賽機會。一種極端的做法,就是關閉未來兩年、三年、四年甚至是五年的轉會市場,讓所有俱樂部用自己現有的球員打比賽,只能從自己俱樂部的預備隊、梯隊去選拔和調劑球員。對于抑制內外援的畸高轉會費而言,這樣的做法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各俱樂部的新陳代謝失卻了活力,職業聯賽的整體競爭力下降,整個職業聯賽容易變得死氣沉沉。好處是,俱樂部不得不起用自己的年輕球員或者其他當打球員,會成就一批國內球員,同時推動各俱樂部在青少年培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為了避免這種極端的情況出現,希望各職業足球俱樂部嚴格執行中國足協的規定,共同維護如今來之不易的局面,不要因小失大,到時候讓大家哭都找不著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