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過程?一真因顯示太陽恐比76人更難翻身

目前,太陽的戰績為8勝16負,排名西區倒數第四。沒有墊底固然很好,但也沒好到哪兒去。
對于太陽慘淡的賽季開局,來自亞利桑那電臺的布雷特·雅斯佩斯感到非常擔憂。他想知道的是,太陽本賽季是否真的沒有競爭力,然后又會繼續擺爛(盡可能多輸掉比賽)呢?
這個想法的基本理論支撐是:球隊輸球越多,他們就越可能在選秀會上得到簽位靠前的好球員。所以,擺爛是贏得未來的最好方式。
不幸的是,對太陽球迷而言,問題不在于球隊是否應采取這樣的策略,而是他們一直都在這么做,輸球總是沒完沒了。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得到樂透秀并不意味著能帶來勝利。
讓我們看看NBA選秀會所謂的“獎勵機制”吧。它的目的在于讓弱隊得到更好的球員,來提高未來的競爭力。但問題是,這個“更好的球員”的概念該如何界定?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們更關注于大學球員的得分能力。換言之,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選秀簽位更靠前一點,就必須在大學比賽中多得分。
但是,在衡量球員對勝利貢獻的諸多標準中,得分能力并不能令人信服。基本上,籃球是一項易于理解和評估的運動,贏球的關鍵要素在于:努力不讓對手得分(比如抓到防守籃板,制造對手的失誤,或送出搶斷)、盡量不讓對手掌控球權(比如少失誤,或者在投籃不中時抓下進攻籃板)、盡可能自己多得分(比如高效的投籃,更多的走上罰球線)。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當我們關注得分的時候,更應看重投籃效率。但現實是,很多NBA球員并不關注如何提高投籃效率。換言之,即使機會不好也要投,為了多得分只能多投籃,因為這關系到他們的出場時間、個人榮譽和未來的合同。
自2013年以來,太陽集聚了六名樂透秀,他們分別是:阿萊克斯·萊恩(2013年13號秀)、T.J.沃倫(2014年14號秀)、德文·布克(2015年13號秀)、德拉甘·本德爾(2016年四號秀)、馬奎斯·克里斯(2016年八號秀)、喬什·杰克遜(2017年四號秀)。這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多投籃的負面激勵因素與贏球之間的沖突。
本賽季,這六名球員的得分占據太陽總得分的65%。但談到投籃效率,沒有誰是高于聯盟平均水準的。
有效投籃命中率是一項衡量投籃效率非常好的標準,它可以告訴你一名球員每次投籃能得到的分數。這項數據的聯盟平均水準是52%,但在本賽季24場比賽過后,這六名球員的數據表現分別為:布克(52%)、本德爾(50.8%)、沃倫(49.6%)、萊恩(48.3%)、克里斯(45.6%)、杰克遜(42.7%)。
布克是太陽的頭號得分手,但他也只是投出了平均水準。換言之,布克只是一名普通的得分手。這當然不夠好,但還是比其他人要強。
而從球隊而言,太陽的整體有效投籃命中率為49.1%,僅僅略強于國王(49%)和公牛(47.5%)。這三支球隊有何共同之處?他們都是爛隊,加起來的總勝率僅有26.5%(18勝50負)。
同樣在這份榜單上,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勇士、火箭和猛龍。他們都是標準的強隊,總勝率高達73.8%(48勝17負)。
不停進球堪稱勝利之匙,但太陽的樂透秀們卻做不到這點。數據顯示,這六名球隊的總勝利貢獻值還不到三場(萊恩最高,為+2.59)。照此推算,到賽季結束時,這一數據不會超過11場。
這將讓太陽連續第九季成為樂透區球隊。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沒有讓他們品嘗勝利的滋味。在得到一位投籃穩定的球員之前,太陽都不會成為強隊。不幸的是,還沒有跡象表明太陽找到了解決辦法,所以球迷們只能眼看著球隊繼續擺爛。
2013年,薩姆·辛基在費城提出了“相信過程”的擺爛口號,五年后終于結出碩果,但太陽的重建過程,要比76人更漫長、更艱辛。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