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國安未雨綢繆足協(xié)新政 為U23提供更廣闊平臺
12月22日,中國足協(xié)在武漢舉行的職業(yè)俱樂部會議上公布了2018賽季中超聯(lián)賽的相關政策,新政仍要求每場比賽至少有1位U23球員首發(fā),每場比賽出場的U23球員人次不少于外援出場人次,而對于U23球員的出場時間并沒有具體要求。
終于,關于新賽季聯(lián)賽政策的另一只靴子應聲落地了。對于16家中超俱樂部來說,雖然已不會像面對上個賽季突如其來的U23政策那樣措手不及,但U23球員出場人次與外援掛鉤,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驗了各家俱樂部新賽季的引援策略以及主教練的排兵布陣和臨場指揮。
在已經過去的2017賽季,對于那些青訓基礎薄弱的俱樂部來說,在U23球員的使用方式上不得不“另辟蹊徑”,每場比賽早早地換下“偽首發(fā)”的U23球員,此舉既無法讓年輕球員得到錘煉,又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球員的自信心。雖然2018賽季U23新政仍舊可以“鉆空子”,但完善青訓建設,積極鍛煉新人以保證球隊自身供血和未來新老交替已經成為各家俱樂部的共識。
以中赫國安為例,2017年自中赫入主國安以來,在為一線隊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同時,對俱樂部的青訓梯隊規(guī)劃與建設也進行了全面部署。實事求是地講,雖然貴為中超聯(lián)賽的傳統(tǒng)強隊,但北京國安曾經的青訓梯隊建設一直飽受外界詬病。
即便如此,對于2017賽季“橫空出世”的U23新政,中赫國安也并沒有選擇敷衍了事。上賽季不管是上半程的唐詩,還是下半程的巴頓,作為U23球員,都是以主力首發(fā)的角色實實在在地出場比賽。而他們也憑借自己在聯(lián)賽中的出色表現(xiàn),先后入選了U23國青隊并成為主力。此外,像朱朝慶、寧偉辰等年輕隊員也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主教練的賞識和在聯(lián)賽中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實,早在今年7月,中國足協(xié)就已經向各家俱樂部提前吹風新賽季的U23政策。最終,今天在武漢正式頒布的U23政策也與當時的通知完全一樣。針對新賽季U23政策深入開展的可能,中赫國安也未雨綢繆地進行了提前布局。除了在2018新賽季繼續(xù)保有U23身份的巴頓、朱朝慶、寧偉辰等上賽季已有的年輕球員之外,從預備隊提拔上來的李思琪以及租借回歸的王子銘和劉國博等人,也都將是新賽季中赫國安應對U23政策的適齡球員。
面對U23政策,中赫國安不是被動迎合,而是主動響應。中國足協(xié)以鍛煉年輕球員為目的的U23政策,本身也與中赫國安的未來規(guī)劃不謀而合。即使沒有足協(xié)的政策或要求,中赫國安也會將在聯(lián)賽中積極啟用年輕球員作為一種常態(tài)。
同時,中赫國安也從未放棄在轉會市場上繼續(xù)引進U23球員,在提高球隊自身實力的同時,也為更多U23球員提供展示自己的廣闊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