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是誰為張修維們年齡作假開綠燈?

天津權健球員張修維因為年齡造假,被中國足協停賽9個月,付出了應有的代價。長期以來,不管是“以大打小”還是個別如張修維為了早上學“以小打大”,辦理參賽證的時候,都需要“真實”的身份證以及戶籍證明(戶口本),是誰在為相關球員年齡造假大開綠燈,不言自明。
關于張修維年齡作假的問題,可能是“以大打小”慣了,冷不丁出現一個“以小打大”的案例,大家有些不適應,甚至懷疑是在為張修維多保留一年U23的身份。慣性思維使然,值得理解。實際上,年齡作假本身就包括改大和改小兩種結果。自從張修維醉酒駕駛肇事之后,相關方面和中國足協對張修維的問題非常重視。從相關部門了解案情并且得知張修維曾用名是張吉軒且涉及年齡作假之后,中國足協從2017年8月份就前往四川開始了調查。
調查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對可能涉及到的所有單位和機構進行了走訪,每一個環節都拿到了確鑿的書面證據。根據調查的結果,張修維的確曾用名張吉軒,也的確是1996年出生。當年,張修維的家人為了讓他早上學,將年齡改成了1994年出生。后來,在踢球的過程中,張修維的教練認為他很有潛質,也很有前途,大兩歲反而不利。于是,就有了張修維的家人又把他從1994年改回1996年的情況。
期間,張修維改成1994年出生之后,是擁有了新的戶口本和出生證明還是其他?比如,假設張吉軒改成張修維且年齡改成1994年出生之后,他們家的戶口本是“假的”真實戶口本,還是戶口本根本就沒有改?這一點應該也要搞清楚,只有搞清楚,才能更加明確責任。
因此,中國足協在處罰張修維的時候,依據是他曾經以1994年的身份辦理參賽證,而不是現在以1996年辦理參賽證。也就是說,張修維當初的1994年出生是假的,現在的1996年出生是真的。
在球員注冊或者辦理參賽證的時候,中國足協對于身份證以及戶口本等的查驗十分嚴格,一旦發現作假,堅決停賽。過去,很多時候,也會有球員家長匿名舉報一些球員的年齡作假,甚至舉報個別球員換了名字而擁有了新的身份(更換名字且年齡造假后,更有隱蔽性,地方協會和中國足協發現的難度也加大)。但是,讓中國足協無奈的是,被舉報者提供的身份證以及戶口本等材料都是真實的。
后來,有些球員因為上學、結婚、亞足聯報名資料不符、現報名資料與中國足協原始的報名資料不符等五花八門的原因受到中國足協的處罰,結果發現不少人實際上擁有兩套真實的身份證明。也就是說,一些球員更改年齡作假之后,他后來持有的“假”的身份證和戶口本等,都能在戶籍部門查到。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作假的球員才沒有東窗事發。在這個過程中,年齡作假形成了一個看不到的“利益鏈條”,在成績的壓力下,俱樂部要求隊伍的教練員想辦法,教練員和球員的家長共同想辦法,最終利用各種關系打通了戶籍部門。還有一些球員干脆就換了一種身份,他們不在原址作假,而是到另外一個陌生的地方擁有了新的身份證、戶口本等。有的球員被舉報之后,其家長給出的醫院出生證明,竟然不是全國統一的版本,而是某個醫院的出生卡片。各種蹊蹺,令人回味。
現在,地方職能和權力部門的作風越來越好,中國足協打擊虛假年齡的力度越來越大,上述現象很難再出現。
2004年,中國足協組織的青少年年齡測試,超齡者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中超、中甲俱樂部以及相關的足校,在年齡測試誤差較大的去下,年齡作假這依然占了測試人數的27%。此后,中國足協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對虛假年齡進行打擊。2011年年初,廣西梧州,中國足協首次使用“骨齡測試分組”,也就是說,如果球員的骨齡測試超出范圍,對不起,只能到骨齡比年齡段大的組別去參加比賽,避免“以大打小”。
正是從這次骨齡測試開始,中國足協扭轉了過去虛假年齡太多的狀況。對于年齡造假者,中國足協不放過任何線索。最近幾年,紀律委員會每年都會處罰一些年齡造假者,而且不是集中處罰,隨時發現隨時處罰。
從作假的鏈條來說,僅僅依靠中國足協不可能根治。足球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足球行業的問題,已經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球員年齡作假成功,說明我們的“社會誠信體系”存在缺失,個別職能和權力部門存在“利益黑洞”。只要每個環節上的人們都擁有足夠的誠信,職能和權力部門秉公辦事、遵紀守法,就不會有球員年齡作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