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骨齡測試有利有弊 曾經4人中就有1人超齡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成都報道
在這次成都進行的全國U13錦標賽期間,熱議的焦點之一就是球員的骨齡問題。究竟需不需要繼續展開骨齡測試?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或許將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而且,當我們都在批評、指責中國足協不重視青訓時,實際上,中國足協立足于長遠,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是作出了很大的“犧牲”。
坦率地說,近幾年來,中國青少年隊伍尤其是2000年齡段和2002年齡段國少隊連續在亞洲U16少年錦標賽預選賽中折戟,隊伍組織等方面確實存在著需要總結的原因,但是,若中國足協不堅持骨齡測試,或許不至于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
以張海濤原來執教的98年齡段U15國少隊為例。1997-98年齡段隊伍是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中國足協展開骨齡測試的第一批球員,而且,外界有所不知的是,中國足協所推出的骨齡檢測標準甚至比亞足聯、國際足聯規定的標準還要高。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足協在青少年球員培養和發展過程中嚴打年齡造假的決心和信心。
1997-98年齡段由于是2020年奧運會適齡參賽球員,又是2017年全運會男足甲組適齡參賽球員,因而各地方都很重視。當初,中國足協組織該年齡段第一次全國比賽時,全國累計有36支隊伍報名參賽,報名人數為2047人,其中1997年出生的球員為1358人、1998年出生的球員為689人。按說,像1998年出生的689人均是張海濤所率的98國少隊適齡球員。可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各地方省市體育局、俱樂部為了追求成績和金牌,弄虛作假情況相當嚴重。
而骨齡測試一展開,問題便全面暴露出來。在參加骨齡測試的1997年出生的1358名球員中,430人未能通過骨齡檢測;而689名1998年出生的運動員中,76人骨齡測試沒有通過。這樣,實際通過骨齡測試的97-98年齡段球員總人數便只有1541人,中國足協為這些通過骨齡測試的球員辦理了正式登記注冊,允許這些球員參加全國U17青年聯賽。而那些未能通過骨齡測試的,則只能去參加全國U19青年聯賽(即1995-96年齡段)。
換而言之,通過骨齡測試、達標的球員,只占報名總人數的75%,即4名球員中至少有1人是超齡的。從一個側面,不難看出中國足協在嚴查骨齡之前,改年齡達到了何種瘋狂的程度。當然,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存在著一些誤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