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迎來最高世界前十 “網壇巨人”不只是發球大炮

體壇+特約記者伊風報道
身高2米08的伊斯內爾在邁阿密贏得了自己的第一個大師賽冠軍,也順利奪回“美國一哥”的頭銜,回到了世界前十的行列。他的加入讓前十選手中的“半壁江山”身高都超過了1米89,大個子球員正成為網壇無可阻擋的一股趨勢。
在去年美網上演了一場“海拔”最高的四分之一決賽,由1米99的奎雷伊對陣2米03的安德森。最終身高超過2米的安德森還一路殺進了決賽。這打破了人們對于高個子選手只會發球,難成大業的刻板印象。身高1米98的小茲維列夫也成為新生代球員中最先出頭的一位,身高差異所帶來的發球優勢在比賽中還是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據統計,在前50中,年齡在24-26歲之間的球員平均身高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米90,比27-29歲之間的選手整整高出了2厘米。而21-23歲的選手平均身高也已經迫近1米88,他們的身高依然還在繼續增長。
曾經頂尖高手中很難看到身高過高的球員,因為他們的重心太高,因此在移動中維持平衡的難度更大。但隨著他們逐漸通過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移動能力,也就找到了大個子球員的突破口。以伊斯內爾和茲維列夫的這場邁阿密大師賽決賽為例,伊斯內爾全場共打出44記制勝分,但只有一半來自于發球,剩下的23個則來自于穩定的正反手技術。他的正手制勝分時速甚至超過茲維列夫的一發。發球的確仍然是“巨人”們最有力的武器,但早已不再是他們唯一的得分手段。茲維列夫在早前的采訪中也提到過,現在的高個子選手如伊斯內爾和卡洛維奇都不再是單一的“發球巨炮”,而是更加全面的強大對手。
迪米特洛夫、德爾波特羅、茲維列夫、西里奇、安德森和伊斯內爾,身高均在1米89之上,因此現在男子網壇出現了有史以來平均身高最高的世界前十。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越來越高的趨勢還將在男子網壇延續,也許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一位身高超過1米95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