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連勝到2連敗魯能怎么了?塔神失準+不會傳控

接替馬加特成為魯能主帥后,李霄鵬一度率隊豪取中超三連勝開局,坊間一片贊譽之詞,但接下來連續輸給貴州恒豐以及廣州恒大,還是讓魯能回到了我們印象中熟悉的那個魯能,不會打傳控,丟球前松懈丟球后急躁,拼搶力度下滑……
連勝靠無敵塔神+強悍防守+犀利守轉攻
上賽季的山東魯能一度有很大機會進入亞冠賽場,但最終后勁不足獲得了聯賽第6,遺憾和亞冠失之交臂。聯賽結束后,幫助球隊穩定下來的馬加特下課,接替他的是之前從未在中超執教的李霄鵬。除了選擇一位新兵蛋子外,魯能的陣容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留下了上賽季的四名外援,本土球員也不過是將之前租借在外的姚均晟收回來。
可以說,在其余球隊依然大肆引援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變化的山東魯能并不被外界看好,因為球隊的賬面陣容的確不如恒大、上港、國安、華夏幸福以及權健等球隊好。但新賽季的首場比賽,他們就在主場3比0擊敗了新一代土豪北京國安,第2輪則是穩穩拿下了重慶隊,第3輪則是客場擊敗上賽季差一點進入亞冠的華夏幸福,三連勝的含金量并不低。可以說,李霄鵬幾乎沿用了馬加特時期的用人,后衛線上鄭錚、吉爾、戴琳以及王彤是主力,中場姚均晟和蒿俊閔是雙后腰,U23球員劉洋和金敬道出現在兩個邊路,塔爾德利是進攻自由人,佩萊頂在最前面。
當然,雖然用人方面沒啥大變化,但李霄鵬強化了魯能的防守反擊和長傳球能力,尤其是防守端的高位逼搶防守以及戰術執行能力,都是魯能連勝的資本。魯能上賽季的控球率達到了51.3%,但本賽季前3場場均控球率降到了44%,位列中超倒數第三。前3場場均14.3次攔截中超第一,25.3次解圍中超第四,出色的防守讓山東魯能在3場比賽中只丟了1個球。另外,魯能前3場場均12次封堵傳球,尤其是對陣華夏一戰,在魯能進攻根本沒有量的前提下,憑借塔爾德利的單點爆破以及超強的20次封堵傳球、28次解圍以及29次搶斷完全鎖死了華夏。
防守端強硬,進攻端主要依靠塔爾德利這個高效點。魯能前3場總共16次射正球門打入7球,塔爾德利一個人就打入5球。此外,他們在加強逼搶的同時,獲得了大把的守轉攻良機,場均有9.3次關鍵傳球。對陣國安打入的第2球、擊敗重慶力帆打入的第2球以及擊敗華夏打入的第1球,魯能都是通過反搶打出守轉攻破門得手,除此之外,魯能還有2次角球機會進球。
連敗?不會打傳控+拼搶力度下滑
魯能新賽季之所以取得連勝,除了塔神是一方面外,高效的逼搶基礎上打出犀利的反擊也是一大重要因素。前3場比賽,魯能的傳球次數都低于對手,甚至面對重慶力帆這樣的球隊時,傳球次數也是252次對411次。不過,魯能雖然缺少傳球,但他們有中超最頂級的壓迫性防守,效率極高的沖擊型打法(塔神、佩萊、蒿俊閔以及金敬道等人),在這個傳控為王、技術至上的時代,魯能的這種踢法一度讓球迷們眼前一亮。
比如說,對陣華夏一戰,魯能的進攻操作本來已經完全被華夏壓制,但靠著塔神的個人能力以及逆天的防守,球隊最終拿到三連勝。到了第4輪,魯能主場面對當時已經三連敗的貴州恒豐,魯能開始打起自己不擅長的控球(想不打都不行),結果就是控球率達到創賽季新高的53.7%,474次傳球高于對手的356次,賽季傳球次數首次高于對手,但依然是沒有辦法進球。和全場掌控節奏無法進球一樣,魯能搶斷19對21,攔截8對15,解圍17對39,封堵傳球7對13,都處于下風。對陣恒大,魯能首先對雙線作戰的恒大搶開局估計不足,魯能接下來掌控了場上局勢,在上半場表現不好的情況下,魯能下半場的控球率達到了55.8%,最終全場控球率達到48.5%,而魯能全場傳球402次超過對手的386次,但防守端只有8次封堵傳球,而恒大是20次,19次解圍也不如恒大。
以上就充分說明魯能不會打傳控。其實,魯能中場傳控能力不錯,但一打到禁區前就基本沒有下文了,但魯能的傳中一貫太差了,雖然有佩萊,但邊路找落點能力不足(兩連敗共傳中56次傳中),中路突破缺乏1V1好手,說到底就是進攻套路不夠細且缺少真正的殺手锏。防守端則是各項數據下滑,除了拼搶力度下滑外,實際上也和球員心態有一定關系。最后一點則是,取得連勝過于依靠塔神,一旦塔神回歸正常,魯能也馬上泯然眾人。(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