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戰斗力下滑誰擔重任?諶龍石宇奇需沖最前線

體壇+特約記者迭戈報道
本屆羽毛球亞錦賽首輪就爆出大冷,林丹被王子維逆轉慘遭一輪游,然而這看似是冷門,卻更是林丹本賽季統治力下降的縮影。盡管現在就認定林丹大勢已去還為時過早,畢竟就在一個月前還拿到全英亞軍,但這位老將愈發顯得力不從心是不爭事實。在林丹實力下滑的嚴峻形勢下,諶龍和石宇奇的成長變得越來越關鍵,但無奈石宇奇本次亞錦賽敗給桃田賢斗,男單八強中國羽僅剩諶龍一人。
林丹還有沒有機會王者歸來,進入東京奧運周期后這個問題就一直被熱議,縱然今年包括亞錦賽在內已是3次一輪游,但去年的林丹還拿到馬來西亞站冠軍以及亞錦賽和世錦賽亞軍,再加上今年全英打進決戰,這都時刻提醒我們,林丹仍具有競爭力,仍有能力為國羽貢獻力量。
然而另一方面,如今的林丹也是在“林三局”和“林一輪”之間徘徊,戰斗力下降。縱然國羽還需要林丹,但或許到了34歲他“退居二線”,扮演為國家隊添磚加瓦的角色,讓諶龍和石宇奇更多地沖鋒陷陣。問題是,諶龍和石宇奇能不能在湯姆斯杯、世錦賽、蘇迪曼杯和東京奧運上成功扛旗?
其實諶龍早在倫敦周期就是國羽的大賽先鋒官,2012年湯杯作為二單拿下勝利為球隊奪冠立功,而進入里約周期諶龍成為打頭炮的主力,然而2014和2016年湯杯以一單出戰,卻輸給田児賢一和孫完虎,對這兩屆湯杯丟冠難辭其咎。相比之下,石宇奇還沒有機會在湯杯和蘇杯這樣的團體賽證明自己,去年世錦賽止步第三輪,他未來能否幫助林丹分擔責任還是問號。
不過,即使諶龍在團體賽羸弱表現飽受詬病,但他坐穩男一號已是大勢所趨,2017蘇杯決戰就取代林丹出戰,并贏下全奕陳證明自己不會永遠都是團體賽的“軟腳蟹”。只不過,諶龍去年狀態就如過山車搖擺不定,本賽季打了三站巡回賽都未進四強,近而立之年的諶龍進入瓶頸期,這樣的他戰大賽顯然無法挑大梁。而石宇奇最大的問題就是欠缺經驗,說他是大賽菜鳥并不為過,在今年的湯杯上是為年輕交學費還是用勝利正名依然充滿懸念。
盡管石宇奇和諶龍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鑒于林丹已到生涯末期,他們在大賽勇于承擔就是己任。不到30的諶龍畢竟身經百戰,集世錦賽和奧運冠軍于一身,完全有可能回到金字塔尖上。至于22歲的石宇奇,今年印度和全英賽冠軍相當于吹響搶班奪權號角,注定在湯杯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縱然石宇奇和諶龍攜手撐起門面會迎來挑戰,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時勢造英雄,他們一定要沖在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