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前八輪十項技術指標超去年同期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中超聯賽前8輪過后,十項技術指標超越去年同期。紅黃牌數量減少、凈比賽時間提高、U23首發人次增加、U23球員進球數大幅度增高、犯規次數減少等等,證明中超聯賽很多方面都在進步。接下來,中國足協還將采取多種措施,讓中超賽場的多個細節變得更好。
2018賽季前八輪,場均紅牌0.13,明顯少于去年同期的0.22;場均黃牌3.70,少于去年的4.34;場均凈比賽時間51分22秒,比去年同期的50分11秒多了1分11秒;場均犯規32次,比去年同期的場均35次少3次,不過,與近鄰日本J聯賽相比,這個數字過高;在U23首發要求不變的前提下,前八輪U23球員共有166人次首發,去年是148人次;U23進球達到12個,是去年的3倍;國內球員進球為79個,去年同期是57個;現場觀眾人數為1619740人,去年為1604280人;場均觀眾人數為25308人,去年為25067人;場均進球3.11個,去年為2.67個。
因為新的U23政策,前八輪U23球員共有384人次出場比賽,去年同期為187人次。U23球員的總出場時間為15920分鐘,去年同期為9459分鐘。
對于激烈的職業聯賽,每一個技術指標要想有明顯的進步,都非常不容易。比如說凈比賽時間,每提高1分鐘,需要方方面面都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從這個角度講,能夠提高1分11秒,已經很是不錯。但是,相比國際賽場,這樣的凈比賽時間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中國球員綜合實力不夠的前提下,更應該提升凈比賽時間,只有跑得更多,跑得更好,才能彌補技術、意識和基本功等方面的短板。
在凈比賽時間方面,中國足協也在想辦法,比如說接下來繼續對裁判員、擔架員、球童以及發界外球、球門球等提出要求,縮短相關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犯規等等。如果凈比賽時間能夠達到56分鐘甚至是60分鐘,則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應該會更好。各俱樂部也要引起重視,教育自己的隊員不要拖延時間。尤其是上海申花俱樂部更要注意,幾個賽季以來,都曾經出現過凈比賽時間過少的情況。第八輪主場對陣大連一方,本場比賽的凈比賽時間居然不到40分鐘,實在難堪。
當然,就一場比賽而言,凈比賽時間少不僅僅是申花一家的問題,對手同樣要注意。
很多時候,一些問題都讓中國足協去扛了,實際上,俱樂部以及球隊也負有很大的責任。如果我們的球員在場上不拖延時間、減少無謂的犯規、強制自己不去圍堵裁判,如果我們的擔架員、球童等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凈比賽時間肯定提高。凈比賽時間提高了,球員就要多跑動;養成多跑的習慣了,在場上就不會站著踢了;不站著踢了,國家隊就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