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首輪盤點】VAR造點球增加 新技術潛力可觀

本屆世界杯首輪賽畢,精彩的場面欠奉,有趣的話題卻很多。從葡萄牙逼平西班牙開始,中鋒的價值和作用進入熱議的范疇,接著傳控是否還有前途?強隊為何普遍萎靡?點球何以激增?絕殺和烏龍為何頻現?以及三后衛的陣型大面積退潮,也依次成為探討的對象。
體壇+記者孫奇報道
2008歐洲杯后,一部記錄當屆賽事裁判員臺前幕后的紀錄片《裁判》在互聯網上熱播。片中,賽場邊的第四官員會通過麥克風在比賽時與主裁保持聯系,并對一些主裁視野不佳或距離較遠的情況給出建議,協助完成比賽的執法工作。隨著新技術的出現,VAR裁判在溝通這一環節起到了更多作用,也對足球比賽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世界杯小組賽首輪戰罷,VAR成為球員場上斗法外輿論關注的另一焦點。
助推點球率創52年最高
根據國際足球理事會的規定,VAR適用于如下四種情形:1、判定進球是否有效、進球過程中攻方是否犯規;2、點球判罰;3、判定是否出示紅牌;4、認錯場上球員。其中,對于是否存在點球的判定在實戰的緊張氛圍下格外扣人心弦。
世界杯小組賽首輪比賽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點球數量的增加,16場比賽一半場次都出現了點球,前8場比賽場均點球數甚至達到了0.75個,該比例是1966年英格蘭世界杯以來的最高值。這8場比賽的9粒點球中有7個成功打進,占到小組賽首輪總進球數(38個)的18.4%。這一系列數據與VAR的投入使用有密不可分的聯系,9個點球共有三分之一是通過VAR做出的判罰。
VAR的橫空出世意味著防守隊員今后在禁區內做動作時很難再抱有僥幸心理。本屆世界杯每座球場都擁有37個電視轉播機位,包括8個超慢動作攝像機位與4個是極慢動作攝像機位,以及兩個專門用于判斷越位的攝像機位。每名球員的一舉一動都很難逃過裁判與VAR的火眼金睛,他們一定會因此更加謹小慎微。
在邊裁判罰的一大重點——越位上,VAR同樣提供了重大幫助。對于部分不易識別的越位判罰,邊裁會選擇先不舉旗,在死球后由主裁根據VAR做出決斷。此舉最大限度地扼殺了好球提前被吹的可能性,在本屆世界杯小組賽首輪的應用相當成功。
經典不應當由冤假錯案唱主角,裁判員同樣有義務藝術地執行規則,促進足球技戰術水平的發展。截至目前,世界杯的法官們做得不錯。
VAR的問世使得1986世界杯類似“上帝之手”的情形不會再度發生。當場裁判組接受采訪時透露,當時國際足聯規定哪位裁判位置好就有決定權,邊裁盡管感到有些不對勁,但在助理裁判不允許與主裁判討論的情形下,默許了這里進球的存在。倒是作為主角的馬拉多納毫不避諱,阿根廷球王談到VAR贊不絕口:“科技可以使比賽變得更加透明和公平。”
減少錯漏判爭議尚存 上升空間仍不小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VAR為比賽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但視頻助理裁判無權做出任何判罰,只是在主裁判做出判罰的過程中提供意見。是否選擇觀看回放、做出判罰的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主裁判手中。關于VAR有一條禁令:隊員或教練不能強制要求裁判觀看回放,嚴重者將被黃牌警告。這項規定有助于維護裁判員的權威。
誤判從來就不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VAR在降低誤判率方面成效顯著,減少錯漏判、提高公正性是足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在爭議鏡頭之后的處理、人與機器的配合上,VAR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因為這項技術不代表會完全消除爭議。
在桑巴軍團結束與瑞士隊的首輪小組賽后,巴西足協向國際足聯提出了申訴,要求FIFA公布主裁判與VAR的對話記錄。巴西人此舉與是役兩個爭議判罰有關:瑞士前鋒楚伯進球前推了米蘭達一把;熱蘇斯在禁區倒地沒判點球。在這兩次爭議中,巴西球員都要求裁判觀看錄像回放,但當值主裁不為所動。英格蘭對陣突尼斯的上半場,凱恩在禁區內搶點時與對方后衛發生接觸后倒地,主裁判同樣沒有到場邊回看,名宿萊因克爾賽后發推:“這就是個笑話。”同樣因VAR被判點球的澳大利亞人對此看得開一些,一位記者評價道:“格列茲曼制造的點球讓我們很失望,但這不意味著VAR的使用對賽事進行有害。”
有關VAR的上升空間還不止于此。作為球場上規則的執行者,裁判員最需要的一大氣質就是自信、果敢。VAR作為新的科技手段為執法起到了重要輔助作用,但它可能帶來的一大負面影響就是養成裁判員的依賴心理,在關鍵時刻缺乏自信。隨著小組賽第二輪大幕拉開,每一場比賽對于參賽雙方、整個小組的出線形勢乃至淘汰賽對陣產生微妙影響,相信世界杯的裁判員會在磨合后與VAR更加熟練地融為一體,確保與賽事同步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