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軟肋在哪?“巴薩+皇馬”中場套路已被摸熟!

體壇周報記者王勤伯報道
2016年6月蒂特接手巴西隊以后,一路狂勝順利通過南美區世預賽,巴西隊從未像今天一樣處于壓力之下。
巴西隊歷史上5次奪得世界冠軍,小組首戰均取得了勝利,1958年3比0勝奧地利,1962年2比0勝墨西哥,1970年4比1勝捷克斯洛伐克,1994年2比0勝俄羅斯,2002年2比1勝土耳其。
本屆世界杯,巴西隊試圖奪冠一雪上屆半決賽1比7的巨大恥辱,前主帥佩雷拉甚至希望巴西在淘汰賽碰上德國。但小組首戰踢平,兇兆突現,次戰對陣哥斯達黎加,巴西隊不僅必須贏,還需要爭取凈勝球,才能對自己命運擁有完全決定權。
巴西隊設立在索契的營地如臨大敵,就連基地上方的高架橋上也站著警察,時刻防備外人偷拍,6月19日下午訓練開始后15分鐘內馬爾喊腳疼在隊醫陪伴下離場,更增加了擔憂和焦慮。
但20日內馬爾正常參加了訓練,而且還接受了巴西足協網站采訪,聲稱巴西不僅要贏,還要贏得漂亮。且當晚巴西全隊從索契飛抵圣彼得堡后笑逐顏開,因為發現下榻的酒店名叫“科林蒂亞”,雖然和“科林蒂安”一字之差,但對這個科林蒂安系占據絕對人數優勢的巴西隊來說,未嘗不是感到吉兆在前。
首輪和瑞士踢平,巴西到底犯下些什么錯誤呢?媒體當然是一邊倒地指責內馬爾,但內少剛剛傷愈是事實,好歹他還試圖以個人能力去沖擊對手,被原諒更多的是從熱身賽至今一直熱愛隱身的熱蘇斯。
事實上,自從2010世界杯以來,巴西隊就面臨著一個歷史難題:沒有強力中鋒。
無論是貝利時代、羅馬里奧時代還是羅納爾多時代,巴西國家隊歷次奪得世界冠軍,隊內都有一個不拿對手當回事兒的強大中鋒。一拿球就是機會,沒有機會也能硬闖出機會來。但無論2010年的法比亞諾、2014年的弗雷德還是2018年的熱蘇斯,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
熱蘇斯甚至在瓜迪奧拉手下喪失了當年在帕爾梅拉斯出道時的銳利。他在帕爾梅拉斯是一個真正的9號,無論什么位置拿球,都敢于立即做動作直面對方后防線。現在的熱蘇斯總是在找身后的隊友,似乎他的第一要務是給身后的隊友作掩護。可惜他身材又不高大,這種做樁的踢法實在是勉為其難。倒是菲爾米諾出場以后有一些作為,畢竟克洛普在利物浦對中鋒的看法和瓜迪奧拉是相反的。
今天的巴西隊已經不像過去一樣隨便媒體觀看全程訓練。巴西足球已經沒有了昔日那種我就是這樣踢你贏你的底氣。蒂特執行的封閉政策導致媒體很難猜測他是否會進行變陣。目前巴西同行里的主流看法是蒂特會安排與首戰瑞士一樣的陣容。
對瑞士丟的是定位球,巴西媒體也總結了本隊防高空球能力差(蒂特時代6個丟球5個是頭球)的問題。除此之外,對瑞士打不開局面,還有什么因素嗎?
或許可以從2002世界杯巴西隊奪冠尋找一些線索。通常人們對巴西足球會高看在歐洲效力的球員,但2002世界杯前,效力意甲羅馬的隊長埃莫森以外受傷,兩名來自巴甲的球員吉爾伯托·席爾瓦和克萊伯森成為中場主力。
恰恰就是這兩人,既是工兵又有創造力,尤其是到了半決賽和決賽,巴西隊的進球清一色來自這兩人擅離后腰位置跑去邊路增強兵力的橫傳球。但這兩人后來效力歐洲球隊,再也無法成為巴西隊的戰術武器。
巴西隊目前使用的兩個主力中場,卡塞米羅負責攔截,保利尼奧負責插上,皇馬加巴薩,名聲特別大,但從臨場看,套路真的是對手太熟悉不過了。也有媒體提到蒂特帶隊的特點,無論是2001年率領格雷米奧贏得巴西杯,還是2012年率科林蒂安贏得解放者杯,蒂特手下都沒有明星球員,中場最愛囤積工兵。
或許此刻的巴西最讓人想念的是格雷米奧的阿圖爾,公認當今足壇球風最像哈維的球員。哈維、皮爾洛式踢法,要點在于他們在遠離對方球門的地方就能以迷惑性的傳接球攪亂對手布陣意圖,這是一種魔力,高于技戰術體系。或許,帶來一堆工兵卻不帶阿圖爾,是蒂特23人陣容的一大弱點。進攻過分依賴前場4人組,阿爾維斯受傷后右邊路嚴重減弱,和巴西人的雄心壯志相比,火力單薄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