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矮人防線差點被空襲炸死 勒夫你早這么打啊!

(注:本文節選自【現場手記】德國的球隊,德國的后勤,都不配出線)
體壇+特派記者秦游夏發自喀山競技場
此前世界杯,德國隊小組賽從未出局。2018年,勒夫的球隊做到了,以敗給另一支小組出局球隊的恥辱方式。
相比上輪4個輪換,勒夫本場再接再厲,對陣容做出5次調整。這當然與魯迪受傷和博阿滕停賽有關。此外,他用尚未在世界杯上出場的戈雷茨卡替代穆勒首發,并且踢其不擅長的右路。赫迪拉和厄齊爾重返主力。
本場,赫迪拉明顯注意了他與克羅斯之間的距離,不再輕易丟失位置。但首戰失誤的他,顯然身背巨大壓力,開場1分鐘便中場丟球,給了對方的任意球。戰術紀律性上來了,但赫迪拉的腳下十分沉重,在進攻中根本幫不上球隊。
戈雷茨卡與球隊的磨合顯然還不到位,頂替穆勒的他總是需要較長的調整時間,不能與隊友打成一片。直到下半場開局,戈雷茨卡才有了頭球攻門被撲的正面鏡頭。
對瑞典比賽,德國隊下半場逐漸找到了適宜的進攻體系。戈麥斯上場出任中路,韋爾納在左翼不斷成功突破,自由人羅伊斯更是左右逢源。本場,這個體系支離破碎,戈麥斯坐回板凳,韋爾納再次擔任中鋒,由于厄齊爾的存在,羅伊斯的自由度也下降不少。
韓國隊兩名中衛平均身高僅有1.85米,靈活性和預判恰是其強項,他們并不懼怕靈活型前鋒和兩側的低平傳中。何況,上半場德國隊的進攻并沒有打出速度,也沒有做到用轉移球不斷拉扯對方防線。
下半場,見勢不妙的勒夫派上戈麥斯,韋爾納來到邊路,欲復制上一場戰術。那么,前45分鐘,德國隊究竟在做什么?他們的時間真的那么不值錢嗎?克羅斯每場都能上演神奇絕殺嗎?后半場,幾乎所有德國進攻都來自高球,戈雷茨卡、戈麥斯、胡梅爾斯都曾制造威脅。對陣韓國,德國有著地球人都明白的身體、身高優勢,但勒夫企圖用自己夢想的足球理念Tiki-taka擊潰對手。為了理念,化簡為繁,作繭自縛。韓國人跑動能力極強,防守極有侵略性,在場上各個地帶都不會給對手太多空間。德國的控球打法恰好對了太極虎口味。
就這樣,勒夫在追求理想的時候,球隊墜入深淵。有位報道多屆世界杯的前輩曾跟我說,世界杯里,要做好隨時回家的準備,每天一起工作的戰友們說散就散,有時匆忙得甚至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