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留任面臨艱巨挑戰 球員足協媒體都可能害死他

體壇+特約記者晨潔報道
距離德國隊恥辱性的世界杯小組出局已經過去將近一周,雖然有不少球迷表達了勒夫下課的愿望,但德國足協還是對世界杯前剛續約到2022年的勒夫投以信任票。回到德國的勒夫與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德國職業足球聯盟主席勞巴爾等人碰面后,確定了將繼續執行合同,繼續擔任德國隊主帥。
既然繼續執教,那就需要從頭再來。勒夫面臨的輿論壓力、人員更替、戰術調整、處理隊內矛盾、重新激發凝聚力和斗志等問題,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讓他都不會輕松。之前一直互相信任的德國足協和他,也要重新整理雙方的關系。
首當其沖的就是隊內人員調整和新老交替,盡管德國隊平均年齡不算很大,但這屆世界杯后顯然要有一批球員離開。戈麥斯的年紀很難繼續堅持,厄齊爾因為是非不斷,已經成為德國球迷的“公敵”,加上31歲的赫迪拉和未老先衰的博阿滕,可能有不少巴西世界杯的奪冠英雄會在此后淡出。
中場大將克羅斯的未來也不確定,他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根據一些報道,他是否還有興趣和動力去追求國家隊的目標,是個巨大的問號。即使是年輕球員,勒夫也要果斷取舍,而不能像之前一樣多年的含糊其辭。勒夫需要一些勇氣來動手術,要敢于把心不在國家隊的大牌球員,甚至是有違自己理念的國家隊教練剔除在外。
勒夫治下,德國隊在俄羅斯崩潰的很大原因在于隊內的裂痕。上屆世界杯班底的老隊員,以及近幾年進入國家隊的新人,割裂為不同的陣營。盡管早有征兆,但勒夫沒能采取措施,任由矛盾擴大。諾伊爾在拜仁養傷將近一年,回到國家隊仍是主力,則破壞了德國人深信的公平競爭原則。老隊員受到特殊照顧,而新人即使訓練中表現出色也被視而不見,更是挫傷了年輕球員的積極性。
而厄齊爾和京多安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會面招致許多非議,讓他們在國家隊內部和隊友的關系也變得非常尷尬。對勒夫來說,重新整理國家隊的內部派系和勢力,引入合理競爭機制,重塑團隊精神,把全隊捏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激發戰斗力。
最容易讓人忽視、卻也最可能爆發更深矛盾的,是勒夫和德國足協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足協和勒夫互相信賴互相扶持,本屆世界杯開賽前,足協就迫不及待和勒夫續約到2022年,防止豪門挖角。不過,兩方其實遠不如看上去這么甜蜜,本屆世界杯德國隊大本營選址在莫斯科郊外的瓦圖丁基,但這并非勒夫的意愿。因為得不到資金支持,德國足協沒有根據勒夫的計劃把大本營設在索契,這之后導致勒夫與足協長達半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交流。
即使是共事已經14年的領隊比埃霍夫,勒夫和他之間因各自立場,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畢竟比埃霍夫要兼顧足協的利益,必須要變得更實際也更功利,而勒夫可以過得“不食人間煙火”。
至于勒夫一直推崇的傳控打法是否需要修正,雖然取決于他自己,但必將面臨外界的審視。傳控流在俄羅斯遇冷,勒夫固執己見而德國隊成績沒有起色的話,下場只能是自己玩死自己。如果說之前勒夫一直享受在德國媒體的和煦微風和陽光之下,那現在他所身處的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如今球迷也不再對他寬容。未來他和德國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媒體放大了來看,批評聲也會增加,他也必須對此做好準備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