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單打獨斗一脈相承 12強的冤家竟是紙老虎?

U23中國隊3比0大勝U23敘利亞,這個結果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一般說來,凈勝兩球就很好,平局可以接受,輸了也不是不可能。貧窮限制想像力,對敘利亞的“貧窮”戰績限制了想像力。從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噩夢的醒來,原來,2017年,把我們擠出2018世預賽附加賽的敘利亞是只紙老虎?
足球踢的就是骨子里的民族性,U23敘利亞和敘利亞國家隊沒有區別,一個框架下的蛋,只有數量的區別,沒有質量的區別。所以,我們看U23敘利亞,馬上就能想到敘利亞國家隊的風格,你絕對不會誤會到,這是沙特。相對的,外國人看中國隊,也是如此。附帶插一句,由于這樣的同步,我們也理解了,各級國家隊為什么要統一打法。
2018世預賽結束之后,我們慨嘆,如果里皮團隊能在更早的時候接手,也許打附加賽的就是中國隊而不是敘利亞。彼時,我們只是覺得不應該輸敘利亞。但昨天晚上,噩夢醒來之際,才篤定在西安的失利,簡直是錯過了好幾個億。
趁著剛醒,對比一下亞洲大賽層面的最近3場中敘之戰,看看有那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它們是:0比1,世預賽12強賽,2016年10月6日,西安、2比2,世預賽12強賽,2017年6月23日,馬來西亞馬六甲、4比0,亞運會,2018年8月16日,印尼萬隆。不難理解,后兩場,你可以認為是一場180分鐘比賽的上下半場。
最大的相同或相似之處或是對敘利亞的定義,這是一支用兩三個球員的個人能力打防守反擊的球隊。這兩三個球員都在前場,個人能力明顯高出其他球員一截。防守端,跟一般亞洲球隊一樣,不論是個人還是整體,都很一般,由于身體條件的局限,尤其怕高球。由于國內處于戰爭狀態,訓練水平尤其是整體戰術素養的積累無從談起,主要靠球員的個人能力。而在U23敘利亞,前場兩三個攻擊球員的特點已不如國家隊,球員的實力更加平均,但打法依然是單打獨斗。
另一個相同之處是高空轟炸的攻擊意圖明顯。前兩場,首發和替補,都使用到了雙中鋒配置。第三場之所以沒用,應該是比較早地掌控了比賽,殺雞不用牛刀而已。而最大的不同在于平衡比賽的方式和時間點。在西安,使用了非常多的攻擊球員,體系的防反屬性和防守屬性下降到極限,其意圖是把戰火燒到對手最弱的后防線,從而令其前場的攻擊球員拿不到球。
不過,從效果上來看,這個指導思想連以我為主的面向都算不上。在拉開了對攻的局面下,本隊的防守不比對手好多少。其次,沒有考慮到大賽特點和對手特點這兩個面向。
世預賽12強賽這樣的大賽傾向于防守不必多言,這里重點講一下面向對手弱點的針對性。訓練水平和整體素養一般的球隊,更喜歡尋求一錘子買賣式的速戰速決,巴不得對手跟他們決戰。
因為,隨著比賽的進行,比賽本身給球隊所造成的持續壓力,整體相對弱的更容易出現漏洞。好比,潛艇隨著下潛的深度越深,所承受的壓力越大,這個時候,整體性能相對不好的潛艇會出問題先。
這個時間點通常在下半時,此時放出勝負手相對事半功倍。沒有誰上來就想殺死比賽的,雙方的體能和注意力均在最高值。所以,要把戰線盡可能拉開了慢慢踢,不急于壓上對攻。
如果運氣不好,比如,在馬六甲,10分鐘就落后了,4后衛馬上轉變為3后衛的攻擊模式,但真正的空襲仍然很耐心地定格在60分鐘以后,標志是肖智和姜志鵬的出場。
在印尼,很幸運的是,這個時間點出現在上半時40分鐘。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陳彬彬接到后場的一個普通的直長傳,轉身回帶內切傳中,這是比賽的轉折點。在此之前的40分鐘,是不是無聊乏味、昏昏欲睡?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的“意大利”,也是敘利亞足球:很多時候,不踢球,只是在阻止對手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