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4年亞運軌跡——從“零的突破”到亞運千金

19日,武術(shù)長拳選手孫培原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首金。
此時,距離蘇之渤奪得中國亞運歷史首金,已經(jīng)過去了44年。
44年光陰荏苒,首金依然令人激情迸發(fā),但中國體育的格局已從競技場拓展到更大領(lǐng)域。
44年圣火綿延,見證著中國體育觀的深刻變化和體育價值的多元發(fā)掘。“體育強國夢”已經(jīng)生根發(fā)芽,必將得償所愿。
從“零的突破”到亞運千金
1974年,伊朗德黑蘭,蘇之渤用最后一顆子彈定格了歷史。
在男子自選手槍慢射比賽中,他以552環(huán)的成績奪得那屆亞運會首金,中國亞運第一金就此誕生。與十年后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實現(xiàn)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一樣,蘇之渤的這枚亞運首金也極富開創(chuàng)意義,它標(biāo)志著中國體育在國際舞臺上的復(fù)蘇。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fù)中國的合法席位后,中國體育開始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征程,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崛起為國際體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2年的新德里亞運會是中國體育史上又一個里程碑。那一年,中國隊首次超過霸榜多年的日本隊,坐上亞運會金牌榜頭把交椅。亞洲體育的格局從此被重塑,中國在亞運賽場上開啟了一路領(lǐng)先的序幕。
首次在家門口舉辦的北京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狂攬183枚金牌,幾乎是競爭對手日本和韓國代表團金牌總數(shù)的兩倍。而這項紀(jì)錄直到20年后,當(dāng)中國再一次成為東道主時才被打破。2010年廣州亞運會,199枚金牌刷新了中國代表團亞運歷史最好成績。4年之后的仁川,當(dāng)許昕以乒乓球男單金牌為中國隊收官時,中國代表團在40年亞運征程中的金牌總數(shù)已達到1341塊。
從零的突破到亞運千金,伴隨著40年改革開放,中國體育完美詮釋了“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的真諦。
從“體操王子”李寧到“小巨人”姚明、“飛人”劉翔,再到如今“90”后的“中國太陽”孫楊和“洪荒少女”傅園慧,當(dāng)然還有拼搏精神代代傳承的女排姑娘,中國體育人的面孔鮮活生動,張揚著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中華體育精神,也折射著中國從奮起直追到從容自信的形象疊加。
從“亞洲雄風(fēng)”到“杭州時間”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
歲月如歌。《亞洲雄風(fēng)》的旋律,響徹1990年那個秋天。直至今天,它依然能夠勾起中國人最濃烈的亞運記憶——那是中國人在家門口迎來的第一個國際性綜合運動會。
沉淀在這段記憶中最鮮明的形象,還包括吉祥物熊貓“盼盼”、念青唐古拉山下采集亞運圣火火種的藏族少女達娃央宗以及小姑娘顏海霞捐贈的1塊6毛錢。
1987年,江蘇鹽城建湖縣的小學(xué)五年級學(xué)生顏海霞在《中國少年報》上看到為亞運會捐款的倡議書,于是將剛拿到的1塊6毛錢壓歲錢捐了出來。北京亞運會前,多家媒體發(fā)起了尋找亞運第一捐款人的活動,顏海霞被找到了,也因此受邀前往北京觀摩亞運會。
在上世紀(jì)80年代末,我們國力不強,基礎(chǔ)設(shè)施薄弱,組委會缺乏市場意識和辦賽經(jīng)驗,籌辦亞運會面臨很大資金壓力,鼓勵民眾捐款自然而然成為籌措資金的一條重要通道。“全國人民都是東道主”,不僅是一句宣傳口號,也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為亞運捐款也成為全國民眾表達對亞運會支持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從1987年到1990年,北京亞組委集資部收到捐款共計2.7億元。20年后,已是小學(xué)老師的顏海霞追憶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那一代人的選擇。”
她說這話的時候,中國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而亞運會也來到了廣州。20年間的兩屆亞運會,已悄然完成了“提倡民眾捐款”到“不提倡民眾捐款”的蛻變。
經(jīng)濟的飛躍、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轉(zhuǎn)變,讓辦亞運從舉全國之力變?yōu)榕e重若輕。北京亞運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廣州亞運則簽約了大約50家贊助商,贊助商和贊助金額均創(chuàng)亞運之最。北京亞運會上,每場比賽結(jié)束后從整理成績到亞組委專用的小型印刷廠印出成績公報并在新聞中心發(fā)布,需要15分鐘;在廣州,比賽結(jié)果從經(jīng)裁判認定到上載亞運會官網(wǎng)向全世界發(fā)布,只需不到10秒鐘。90倍的提速,是兩個亞運之間的跨越!
相比20年前的“我為亞運添光彩”,廣州則提出了“創(chuàng)造新生活”。珠江上的小島海心沙,因舉辦亞運開幕式從舊廠房變身熱門景點;嶺南古村落獵德村,徹底告別臟亂差……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將舉辦亞運與重塑城市深度融合。一屆亞運會,讓廣州城市建設(shè)加快了五至十年。
如果說北京亞運會濃縮了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中破冰前行的身影,廣州亞運會則凸顯了一個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話語權(quán)的東方大國新形象。
9月2日,當(dāng)雅加達亞運會落下帷幕,亞運會就將正式進入“杭州時間”。中國的亞運軌跡將延伸到西子湖畔。東道主杭州表示,2022年亞運會將體現(xiàn)“綠色、智能、節(jié)儉、文明”四大特色,與城市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