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決賽無歸化球員 中伊堅守亞洲籃球最后底線

在過去的這幾年當中,歸化之風在亞洲籃壇日漸盛行。從之前的菲律賓,到西亞的各支球隊,再到中國臺北。現如今,就連韓國、日本都加速了歸化外援的過程。
不過,中國男籃與伊朗男籃還堅守著拒絕歸化這樣的底線。而在今年的亞運決賽當中,兩支球隊再度狹路相逢,且不論最終誰能奪冠,沒有歸化球員出現在亞運會決賽的舞臺上,這其實就已經是亞洲籃球的勝利。
當然,中國與伊朗之所以不愿意使用歸化球員,這與其各自的民族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更為直接的原因還在于,中伊兩國都有著大量的籃球人才。此番前來雅加達的,只是中國男籃的紅隊,可他們依舊能夠殺入決賽。伊朗方面雖然派出了最強陣容,但波斯軍團國內同樣也有不少年輕球員在等待著祖國的召喚。
未來的幾年當中,這兩支球隊或許依舊不會征召歸化球員入隊。不過,隨著亞洲其他國家歸化軍團的崛起,伊朗與中國都將在未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2013年馬尼拉亞錦賽,中國男籃之所以會在四分之一決賽意外輸給中國臺北。除卻輕敵等因素之外,中國臺北外援昆西·戴維斯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同樣的,伊朗男籃此前在西亞根本沒有任何對手。但在最近的這幾年當中,西亞一些球隊成功歸化了不少美國外援,也是令伊朗男籃吃盡了苦頭。
曾經,歸化球員的個人能力其實也不是很強,一己之力無法改變戰局。可從菲律賓隊歸化布拉切開始,歸化球員的實力已經越來越強,甚至克拉克森這樣級別的球員也開始攪局亞洲籃壇。如果未來各支球隊都開始歸化克拉克森這樣級別的外援,亞洲籃球勢必會進入到戰國時代。
不過,從本質上來說,招募歸化球員并不一定利于本國籃球的發展,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也不一定會得到提升。因此,中國、伊朗兩支球隊躋身亞運會最終的決賽,這無疑是亞洲籃球的勝利。希望在未來,這樣扼守底線,拒絕歸化球員的球隊可以越來越多。唯有如此,亞洲籃球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