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隨著中國男籃今日64比94不敵太陽,球隊的本次夏季聯賽之旅正式宣告結束。5場比賽1勝4負,這個結果和2007年首次出征夏聯時一致,但比賽過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為了備戰今夏的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希望能提前找到面對各種對手時的感覺,所以他們再一次踏上了美國之旅,期待能在和強手的過招中得到打磨和提升。
毫無疑問本次參加夏季聯賽讓中國男籃收獲頗豐,李楠指導也表示球隊獲得了寶貴的鍛煉和經驗。那么回顧這五場比賽,中國隊到底收獲了什么?他們的表現又能打幾分呢?
客觀差距依然明顯
1勝4負,輸球4戰合計輸了105分,贏球的1場贏了4分,5戰場均拿70.8分出現20.2次失誤,中國男籃和夏季聯賽球隊之間的差距還是肉眼可見的。12年前中國隊同樣在夏季聯賽中只贏1場,而且贏得同樣不易,一輪時光過后,雙方的差距并沒有明顯縮小。
誠然,中國男籃沒有派上最強陣容,易建聯還在洛杉磯養傷,郭艾倫和周琦也不是場場拼30分鐘,旨在練兵的中國隊并沒有把收獲好成績擺在第一位。但對面的各支隊伍何嘗不是如此?夏季聯賽NBA各隊都是拼湊出來的雜牌軍,有些場次NBA球隊的大牌新秀或者強力二年級也不會出戰,他們同樣沒把勝負擺在第一位。
幾場球打下來,中國隊看到了全方位的差距,但這恰恰是好事。李楠指導總結比賽的時候就說道:“你能夠看到跟這些強隊的差距...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比賽讓球員明白,如果我們想贏要靠什么?我覺得還是要靠整體。...現在很多球你覺得自己沒問題,但還是被人家斷了。有了經驗之后下次再碰到這種級別的球隊,我們就知道該怎么辦,靠什么進攻和防守,靠什么贏球。”
看到差距就是中國男籃此次赴美拉練的目的之一,有人說這是找虐,但為了更好地備戰世界杯,向更高水平的對手“找虐”也是必要的。1個多月后在中國,男籃面對的對手都有著不遜于自己的實力,要想走得更遠,他們必須學會如何面對個體能力比自己更強大的隊伍。
郭少周琦表現搶眼
易建聯不在,丁彥雨航健康狀況不佳,這支出戰夏聯的中國男籃是由周琦和郭艾倫領軍的。而幾場比賽打下來,這兩名男籃未來幾年的絕對核心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最值得稱道的自然是郭艾倫。他在國內早就被視為第一控衛,但質疑他的聲音不絕于耳。“你有能耐怎么不去NBA?”“到了國家隊他就不會打球了!”這次夏季聯賽郭艾倫完成了有力的回擊。
三場比賽郭艾倫場均出戰25分鐘,得到15.7分2.2個籃板3.7次助攻5失誤,命中率54.5% 三分50%。身為一名后衛,他的命中率放在中國隊內可以用“耀眼”來形容了。
事實上看過比賽的各位都知道,目前中國陣中唯一一個能跟上夏季聯賽攻防強度的外線球員就是郭艾倫。他的身體能力、控運技術、終結能力已經達到了部分美國球員的水準,在國內甚至亞洲自然顯得出類拔萃。面對國王砍20分,對陣黃蜂晃倒對面的新秀馬丁,很多外國網友已經在郭艾倫的高光視頻下面高喊“讓他來NBA”了。甚至就連人們吐槽的投籃,郭艾倫也是這支男籃陣中最準的——這再次印證了那個道理,在更高水平的對抗環境中,談論一切的基礎是你要有出色的個人技術和身體能力。
身為內線核心的周琦同樣表現不俗,但比起郭艾倫,人們對有過NBA經歷的周琦期望更高,所以他的表現就顯得沒有那么優秀了。
不算今日只打6分鐘的比賽,周琦此前4戰場均打22.5分鐘,得到11.3分10.8籃板2.3蓋帽1.0搶斷,命中率38%,三分28.5%。
防守一端周琦無疑是中國內線的屏障,他的協防和護框能力完全是獨一檔,籃板保護也做得不錯。但進攻端周琦的手感和球感還沒有完全歸來,被火箭裁掉之后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正式比賽可打,因此投射能力有些下滑。四場比賽周琦只有面對黃蜂一戰投出了5中3的三分球,其余三戰手感糟糕。
角色球員不乏亮點
除了周琦和郭艾倫,其他球員也在本次夏季聯賽得到了足夠的鍛煉,而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不少角色球員都在有限的時間里貢獻了亮眼表現。
阿不都沙拉木和王哲林還算穩定,兩人是除郭艾倫和周琦外比較突出的主力輪換,一個內外線皆有作用,另一個具備內線強攻能力。
北京隊的雙子星方碩和翟曉川都有不錯的發揮。前者提供了這支國家隊極其匱乏的外線持球強投能力,面對黃蜂和雄鹿兩戰方碩都拿到了9分,兩場均投出了一些不講理的神仙球。后者則是穩坐首發,在空切、反擊、籃板和防守方面表現均衡,成了球隊側翼的萬金油。
趙睿和趙繼偉兩人特點明顯。趙睿的沖擊力更強,對抗之下更敢做動作,他也是幾場下來場均得分第二高的后衛球員。趙繼偉則證明了自己依然是國家隊最好的傳球手,不算今日只打10分鐘,他此前四戰場均送出4.3次助攻。
另外沈梓捷、胡金秋也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所表現,李楠指導在名單選擇上會多費些腦筋了。
重點問題已經暴露
除了認識到和NBA夏聯隊伍之間的差距,中國男籃還暴露出了自身的最大問題——投射能力不足。
5場比賽男籃沒有一場三分命中率超過35%,三場命中率在25%以下,這樣的投籃能力在現代籃球里顯得過于糟糕。今日收官一戰,男籃全隊21次三分出手只中3球,其中2個來自于郭艾倫——其余所有人17中1。
今日擔任中國這一戰的美國解說嘉賓是NBA傳奇控衛伊賽亞·托馬斯,他也一語就點破了這支男籃的最大問題:“中國男籃缺乏得分手,我認為他們能尋找到不錯的投籃機會,但是他們沒有能把球放進籃筐的人。我認為他們確實傳導得有點過于多了,因為他們沒有好的終結點,所以他們總是在傳球方面想太多。”
中國隊能創造出一些不錯的投籃機會,但他們沒有足夠好的投手。吳前和陳林堅的定位是投手,但他們的表現沒有讓人眼前一亮,出場機會也并不多。郭艾倫、趙繼偉、方碩和趙睿或許是這支男籃最好的四名后衛,但他們都算不上投手,各自的強項都不是接球出手。當郭艾倫既要拿球攻堅,又要扮演外線射手的角色時,中國隊的進攻局面不可能理想。
在現實資源就是如此的情況下,問題來到了李楠指導這邊。是給吳前和陳林堅更多機會?還是讓方碩、趙睿增加遠投出手?又或者信任周琦、阿不都、翟曉川這樣的內線和鋒線提供的遠射火力已經足夠?這是男籃接下來一個多月要想明白的問題。不過等到易建聯回歸,小丁更加健康,中國隊又將獲得兩個攻擊點,外線短板也會顯得沒有那么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