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邵化謙
男籃世界杯首輪比賽裁判成為爭議點之一,但這背后透露的是國際籃聯吹罰規則的變化。中國男籃爭取小組出線,甚至要沖擊小組第一,需要更好地適應新規則。首戰的“吃虧”或許會讓男籃將士吃一塹長一智,小組賽第二戰面對波蘭,中國男籃尤其要注意規則并控制情緒。
單從比分上來看,中國男籃在世界杯首秀戰勝科特迪瓦并沒有什么懸念,雖然中國隊上半場有些緊張,表現一般,但當球隊理順了心態,梳理了進攻和防守體系之后,勝利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但裁判判罰卻成了很多人賽后議論的焦點,包括伊朗和波多黎各的比賽,因為事關中國男籃的奧運名額,針對這場比賽的判罰,賽后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咱們一個一個,先來說說中國男籃和科特迪瓦的比賽,其中主要有四處在賽后引發了爭議,分別是周琦和易建聯在封蓋對手投籃的時候被吹罰違體犯規,另外科特迪瓦隊在防守易建聯和趙繼偉的快攻時有犯規,而這兩次都沒有被吹罰違體。
談論這四次犯規之前,我們有必要講一下FIBA(國際籃聯)近幾年在吹罰原則上演變,最近幾年來,FIBA對于球場上出現的非法用手、非法掩護抓的特別嚴,尤其是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以前叫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在籃球場上,什么叫運動精神?籃球的運動精神就是積極努力的去拼搶球,如果你的防守目的是為了搶球,那犯規就是普通犯規,但如果你不是沖著球去,而是沖人去,那這次犯規就很有可能被吹罰違體犯規。
換句話說,并不只是那種可能對運動員造成嚴重危害的犯規才是違體犯規,只要是你沖人去,即使不會造成對手嚴重傷害,在現在的FIBA規則下,都有可能被吹罰違體犯規。
與此同時,FIBA非常鼓勵運動員通過積極移動和選擇合法防守位置進行防守,鼓勵身體對抗,而對手上的動作抓的很嚴。
再回過頭來看易建聯和周琦的兩次犯規,周琦是在裁判員響哨之后,因為不想被對手打成2+1,所以再次死死拉住了對手的手臂,如果他的手摁在了球上還好,但一直拉住對手手臂,就會被吹罰違體犯規。阿聯也一樣,在失去防守位置的情況下,側面拉住了防守球員的手臂,且動作比較大,不是以合法的方式嘗試直接搶球,所以也是違體。
比賽中大家可以注意一個細節,當這兩次犯規發生后,對手球員都做出了違體犯規的手勢,我們的球員還一臉不可思議,說明對手對規則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裁判員在通過回放之后,并未改判,也從側面印證了FIBA目前的判罰原則。
至于阿聯在快攻的時候被對手的那次犯規,對手直到阿聯投籃的時候才出手封蓋,而且是沖球去,沒有其他惡意動作,所以不是違體犯規;趙繼偉那次快攻被犯規也是,對手也是直接沖著趙繼偉手中的球去,試圖搶斷,雖然他是從側面過來的,但并非沖人而是沖球,所以也不是違體犯規。
理清了這些,執法了C組伊朗與波多黎各一戰的中國籍裁判葉楠也可以洗刷冤屈了,這場比賽中,伊朗一度領先了19分,卻在最后時刻被波多黎各絕殺,葉楠的一次吹罰在賽后就引發了一些爭議。
在比賽結束前46秒,葉楠吹罰了伊朗隊員一次違體犯規,波多黎各隊兩罰一中,接下來又三分命中,一舉追平比分。
賽后,因為伊朗和東道主中國隊存有奧運名額上的競爭,葉楠的這次判罰也引來了一些爭議,但在回放之后,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波多黎各隊發前場界外球的時候,球還沒有發進場內,伊朗隊球員就把波多黎各隊員撂翻在地,動作十分粗暴,根據我們之前講過的原則,把這樣的犯規吹罰為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沒有絲毫問題。
與其說是葉楠扼殺了伊朗獲勝的希望,不如說是伊朗隊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在一度領先19分的情況下,伊朗隊但凡能夠多把握一兩次進攻機會,也不會被對手在終場前絕殺。
考慮到2018年亞運會決賽,伊朗隊也是在開局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被中國男籃翻盤,隊中核心年事已高的他們,總不能把比賽強度維持到最后時刻,才是他們屢次被對手翻盤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