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上回說到威廉·格羅夫斯,史載第一位百鎊球員。
格羅夫斯是蘇格蘭人;入行時,蘇格蘭還沒有職業聯賽。英格蘭足壇掙錢多,高手又多是蘇格蘭人。為什么一開始球踢得好的多是蘇格蘭人?因為足球在當時還不入流。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格蘭的國球是板球,基本是上流社會的游戲。暮春時分,公子哥兒穿戴整齊,在自己后花園圍成一圈,一邊扔球一邊喝茶。高冷得不行。
有個短劇《戰前37天》,說的是費迪南大公遇刺,歐洲列強一步步走向大戰的前奏。里面很多場景以板球為背景。踢球是下等人的運動。后來各路公學為了防止青少年自慰,就把足球引進了學堂,野蠻其體魄。由于上流社會介入,在很長時間里,足球保持著業余的屬性。蘇格蘭人要么挖煤,要么造船,不想干體力活就要在別的行業混出點名堂。他們出名愛財貪杯,于是結伙往南跑,就像四川廚子滿世界開館子。
格羅夫斯在愛爾蘭人隊出道時,就有收錢踢球的“惡名”。要是覺得這個隊聽著陌生,說“喜百年”你會有印象。蘇格蘭有一個老牌威士忌叫“百齡壇”,和“喜百年”一樣都是港式意譯,聽著就喜慶,比音譯“希伯尼安”啥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格羅夫斯后來加盟凱爾特人,也是因為對方給錢。格羅夫斯加盟西布朗時,限薪政策還沒出臺,待遇很“潤”。那年頭但凡有點水平,周薪約在十英鎊上下。當時工薪階層的平均周薪不過一鎊多一點。
格羅夫斯幫西布朗拿了足總杯,相當于世界杯(當時足壇只有一個杯賽),比聯賽冠軍還光榮。決賽對手是西布朗當地的對頭維拉,圈內的大戶人家。職業聯盟就是維拉掌門麥克格雷格發起的。維拉是奪冠大熱,西布朗卻直落三球捧杯。格羅夫斯是頭號功臣。維拉一看格羅夫斯這么牛,就以高薪誘降。“續簽暨轉會制度”早一點實施,格羅夫斯能不能去維拉還是問號。這筆轉會爭議之大,堪比后世菲戈從巴薩加盟皇馬,坎貝爾從熱刺跳去阿森納。賣方恨得牙癢。
照當時規矩,球員和俱樂部約滿另找下家,不受約束。格羅夫斯轉會和“續簽轉會制”接踵發生,本不涉及轉會費,但西布朗咽不下這口氣,鬧到足總。足總勒令維拉給西布朗一百英鎊,另罰維拉一筆,二十五鎊還是五十鎊,說法不一。記住,這是足總讓維拉掏錢,不是兩家俱樂部坐下來討價還價。罰鍰又怎么解?那是罰維拉私下勾搭西布朗旗下球員,維拉不只拐走格羅夫斯,還有西布朗的進球機器雷諾士。
嚴格來講,格羅夫斯的身價不只一百鎊,得加上那筆罰金。目睹天價,很多俱樂部如夢方醒:那張轉會紙原來這么值錢!維拉不虧,格羅夫斯只效力維拉一年,就為新主圓了聯賽冠軍夢。一年后,格羅夫斯又跑了——嫌維拉給的錢不夠。
不是說“續簽轉會制”生效,除非俱樂部點頭,球員只能老死一家么?也不盡然。這個轉會制度只對足球聯盟轄下各俱樂部有約束。你只要不在足球聯盟混,它管不著。格羅夫斯跑回了喜百年,這一年蘇格蘭剛實行職業化。這次回家,格羅夫斯倒了大霉。他染上肺結核,英年早逝,享年不到四十。死的時候身無分文。對于一個小小年紀就掙大錢的人,這個死法太過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