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本賽季,NBA將教練挑戰規則引入,各支球隊的主帥會在每場比賽中獲得一次挑戰的機會,對犯規、進攻和防守干擾球違例、球出界等情況的判罰提出挑戰。新賽季開始之后,聯盟的各位主教練對此也是褒貶不一,也曾出現過里弗斯這樣第一天怒斥第二天真香的情況。總體來說,大家已經逐漸習慣并接受了挑戰的新規。
根據數據統計,在北京時間本周二的比賽開始之前,本賽季教練們一共提出了273次挑戰,其中,活塞隊主教練凱西在挑戰成功率上無疑站在了同行的巔峰。在30場常規賽的比賽中,凱西一共發起了12次挑戰,成功了8次,66.7%的成功率位列聯盟30位教練的第五位。而在13位發起超過10次挑戰的教練里,凱西的成功率排名第一。
“包括我在內,所有的教練對于場上發生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看法,”凱西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有些人的想法是:‘好吧,我們反正要請求一個暫停,不如挑戰一下試試看。’”提出挑戰并非沒有成本和代價。根據規則,所有教練每場比賽只有一次挑戰機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能返還。與此同時,教練在提出挑戰前,必須要申請暫停。如果挑戰成功,暫停返還,如果失敗,球隊就將失去一次寶貴的暫停機會。要知道,必須要挑戰的爭議判罰往往出現在關鍵時刻當中,如果教練或者球員的決策失敗,那么球隊就會白白浪費一次寶貴的暫停機會。
對于大部分球隊來說,申請挑戰的標準規程如下:首先,站在場邊的教練要對判罰有個初步的判斷;然后,做出是否需要叫出暫停的決定。如果沒有,板凳上的助理教練會迅速觀看回放,提供給主教練參考意見;這一切都需要在30秒內完成,超過時間,裁判將不會再重新回放判罰。
在季前賽中,活塞隊從未成功挑戰過裁判的判罰。通過電視的轉播鏡頭你總會發現,凱西和球隊的首席分析師吉爾范德總會在技術臺前和官員進行溝通,試圖弄明白如何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挑戰規則。通過季前賽的摸索,活塞教練組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挑戰流程。
“凱西會很好地解讀比賽的情況,” 吉爾范德說道:“他不會像大部分球隊那樣做出一拍腦袋的決定,對于做出挑戰的回合與時機,凱西總是能夠完美把握。”許多教練會聽取球員的建議進行挑戰,但是凱西很少會這么做。因為當你詢問一位球員他是否犯規的時候,沒有人會去承認。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會有選擇性地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凱西說道:“如果每次有球員在判罰之后做出搖手指的動作,你都選擇去挑戰,那么你就會白白浪費這次挑戰的機會。”在比賽進行時,吉爾范德手上的筆記本電腦會及時收到純凈的比賽信號,沒有廣告、沒有解說也沒有多視角回放。吉爾范德只能自己將視頻快退,盡快做出決策,給凱西送上參考。
“在完美的情況下,找到時間點并回放一個回合需要5到10秒的時間,”吉爾范德說道:“然后你需要另外的5到10秒鐘去做出判斷。依靠場邊的視頻去做決策有點不靠譜,但是既然我們擁有這樣的資源,就要最大化它們的作用。”對于活塞隊的教練組來說,在是否該發起挑戰一事上,并沒有嚴格的標準。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判罰會導致一位關鍵的球員在比賽初期領到第二或者第三次犯規,那么凱西大概率會提出挑戰。而如果一次挑戰可以阻斷對手起勢,不論比賽進行到什么時候,凱西都會使用這次挑戰機會。
在發起挑戰的時候,所有教練都是相當自信的。對于凱西而言,手中的挑戰就是為了介入比賽,影響勢頭或者保護球員所準備的。一次挑戰僅僅會左右一個特定回合的球權,但是當主教練做出判斷的時候,他的腦海里必須要揣著明白,站在思忖全場比賽的層面上去做出判斷。“有時候我們的觀察角度并不是很好,為了挑戰而挑戰并不是我們的哲學,”吉爾范德說道:“有些時候我們不需要百分百確定,才向裁判提出挑戰,而是根據比賽的情況進行判斷,有些挑戰就是為了幫助球隊重新找到比賽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