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無論對CBA還是NBA而言,全明星周末都是常規(guī)賽期間的一場宴會,是漫長賽季中的調(diào)味品。但在過去幾年,這兩個聯(lián)盟的全明星周末都飽受批評,NBA和CBA也都各自努力采取措施進行調(diào)整。
今年的CBA全明星賺足了眼球。這是CBA2.0時代的首屆全明星,我們能看到官方大刀闊斧卻誠意滿滿的變革。1v1單挑賽的設(shè)立、大個球員加入技巧賽爭奪、草根扣將登場亮相、大學(xué)生球員參加單項賽...除了視覺包裝和硬件方面的進步,這些比賽規(guī)則上的變化也令人耳目一新,突出了一個理念:迎合球迷。
球迷想看什么,我們就給什么,這本就是全明星比賽的初衷。前遼寧球員楊鳴也在今天解說時說了,“全明星就是一場球員和球迷之間的大party。”這場宴會之所以和季后賽不同,全明星的榮譽之所以和MVP或最佳陣容有區(qū)別,就在于它是由球迷來決定的。我們選的或許不是最好的球員,但一定是人氣最高的,比賽內(nèi)容或許不是競技層面最好看的,但一定是球迷最想看的。這一點從杜鋒和曾繁日的單挑被安排也能看出,CBA公司希望盡可能地滿足球迷的愿望,而他們收獲的回報就是更高的關(guān)注度以及各方球迷的點贊。
NBA過去兩年也在做全明星改革,但他們采取的行動卻不免一些自相矛盾或者考慮不周的地方。
比如他們?nèi)∠藮|西部對抗,轉(zhuǎn)而采用隊長選人模式,這是為了滿足球迷們對東西部對抗愈發(fā)無聊,希望變革的要求。但與此同時,聯(lián)盟又把全明星首發(fā)的票選形式從球迷投票改成了球迷+球員+媒體投票,這相當(dāng)于削弱了對球迷意愿的聽取。他們到底希不希望讓球迷做主呢?去年球迷把韋德投到了東部首發(fā)中,但綜合媒體、球員選票后他卻落到了后面,球迷頗為不滿。最終聯(lián)盟用外卡名額的形式把韋德和諾維茨基都送了進去,給人一種亡羊補牢的感覺。
再比如聯(lián)盟為了讓全明星正賽更有競爭性,所以改用隊長選人制讓兩隊實力更均衡,但這并沒有達到效果。且不說隊長選人涉及到球員之間的關(guān)系,兩隊實力未必更平均,就算實力相近,大咖們依然不會在表演性質(zhì)的比賽中真刀真槍地打,比賽還是是三分和扣籃流水賬。去年的NBA全明星收視率也平了歷史最低。
從投票制度改革,到隊長選人制,再加上之前扣籃大賽短暫嘗試組隊制,NBA全明星的每一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就好像管理者一拍腦袋覺得“這樣行不行?”,然后就執(zhí)行下去看看效果,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聽取球迷的聲音。所以他們也確實動腦筋改了,花樣換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乎NBA總裁蕭華甚至動了取消全明星周末的念頭,開始研究起季中錦標(biāo)賽。但在那之前,NBA其實還有很多辦法可以嘗試,CBA就為他們打開了思路。這里并不是說CBA的全明星比NBA辦得好,但在改革邏輯上,NBA確實可以看看CBA怎么做的。
如果想要回歸本源,辦一場球迷們買賬的宴會,NBA該從投票形式上就把權(quán)利交還給球迷。然后他們可以設(shè)置一些能調(diào)起球迷胃口的環(huán)節(jié),比如扣籃大賽邀請民間高手,把呼聲頗高的1v1單挑也安排上。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美國的民間扣將上演驚人表演,NBA也曾把草根扣將邀請到全明星周末做特別表演,但球迷們心中“草根是不是比NBA球員更能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答。而單挑更是所有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試想一下今年的全明星后場東契奇和特雷·揚單挑,前場詹姆斯和字母哥單挑,即便明知道雙方只會隨便打打,這樣的安排本身也足以令人期待了。以往的NBA全明星似乎還有一種這是NBA球員的宴會,我們需要保持格調(diào)的架子,這反而讓他們和球迷之間的距離被拉遠了。
如果NBA就是想強調(diào)競爭性,想讓最好的球員打一場相對激烈的比賽,那么就要從比賽意義上下心思。年薪半億的大牌球星為什么要冒著受傷的風(fēng)險打表演賽呢?全明星正賽必須被注入額外的意義,獎金也好、榮譽也罷,你要找出能促使大咖更加賣力的動機,全明星MVP也必須成為特別的榮譽。當(dāng)然了,過去兩年NBA往這方面努力過,至于效果,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