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森
當歐冠進入八分之一決賽階段,對陣的皇馬和曼城又都是歐洲強隊的時候,教練員的用人和布陣就自然會有自己的鮮明意圖。
瓜迪奧拉敢于在首發中舍去常規的主力阿圭羅,圖的就是方便前場的緊逼和前鋒間換位的靈活性。而且在反擊時也能利用熱蘇斯在左側的速度和靈動,而德布勞內和貝爾納多·席爾瓦則以假中鋒的姿態輪流支援中場。雖然這一打法有違曼城常態(至少出乎了西班牙方面的意料),但上半場的比賽還是達到了瓜迪奧拉的預期。就像熱蘇斯在第7和第26分鐘的兩度搶下卡瓦哈爾的腳下球,就幫助曼城在左路形成兩次快攻。
不過幸好在該階段,齊達內放棄克羅斯而讓卡塞米羅、巴爾韋德、莫德里奇和伊斯科出任中場,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那就是增加球的傳遞頻率,以盡快的將戰場推向曼城一邊。正由于卡瓦哈爾的兩度失球均處于中場線附近,因此即便熱蘇斯的速度夠快,但由于前面跑道太長,兩度都因瓦拉內的及時補救最終有驚無險。
客觀的說,上半場的皇馬能在傳控大師瓜迪奧拉面前有更多的控球,實在是件不易的事。齊達內在本場比賽中啟用維尼修斯,也是想利用他左路的推進來帶動球隊整體壓上。可惜在皇馬完成前兩步動作之后,真正關鍵的第三步卻沒跟上。那就是門前致命的一射。在整個上半場期間,唯一的一次射正發生在第29分鐘的時候。那是門迪在左路吊傳禁區后,本澤馬的近點頭球被對方門將撲個正著。而上前補射的維尼修斯則在關鍵時刻因沒有掌握好重心而自行摔倒。
對于上半場出現的慢節奏和0比0,也許會讓人感到失望,但這也是淘汰賽的特點。就像一向主張由后場短傳出球的瓜迪奧拉,卻允許門將屢屢往前場開大腳,就是想把風險下降到最低點。而力主控球并讓戰場遠離本方大門,也同樣是齊達內防御的手段之一。
因此“各有所得”的雙方在中場休息后并不急于換人換陣,只不過與前45分鐘相比,曼城隨著轉移球的速度加快,而將原先熱蘇斯的主攻點改變為兩翼的相互呼應。在46到56分鐘期間,馬赫雷斯在右路的滲透顯得十分活躍。這不僅造成了門前的險象環生,也使處于守勢的皇馬只能依靠維尼修斯的反擊來解后防之圍。
根據球員的特點,維尼修斯只能起到戰術上以邊路帶動整體的作用。但要說反擊戰,這位年輕的小將還做不到完成進球的“盡善盡美”。就像他在第54分鐘時的單刀闖關,會在踏入禁區后功虧一簣。能讓伯納烏人感到慶幸的是,就在皇馬處于最困難的階段,卻意外的迎來了進球:本澤馬和莫德里奇在聯手緊逼對方后將斷球交給了維尼修斯。而后者在禁區線附近的一腳橫傳后,由伊斯科在近點將球打入。
皇馬一球領先,像給球場注入了一支興奮劑。但皇馬因體能消耗而出現的緊逼不利,同樣是顯而易見的。畢竟沒有前場緊逼就沒有斷球后就近發動快攻的可能性,也會方便對方后場的出球。再加上瓜迪奧拉在72分鐘派出斯特林來激活左路攻勢(熱蘇斯移師中路),更讓皇馬的處境雪上加霜。
要知道當曼城是歐洲5大聯賽中進球最多的球隊之一,而一旦讓曼城的攻擊手們都進入前場時,恐怕沒有幾支球隊能抵擋得住他們零刀碎剮式的進攻手段。包括齊達內在73分鐘時換上貝爾,試圖以反擊的實效來進行威脅,也沒能動搖曼城的決心。
于是改變比賽走勢的10分鐘出現了:77分鐘,在德布勞內左側的傳中之后,熱蘇斯在門前完成頭球破門;81分鐘,卡瓦哈爾因在禁區內對斯特林犯規被判罰點球,德布勞內命中將比分改寫為1比2;等到第85分鐘,在瓦拉內出現失誤之后,前去補救的拉莫斯因背后推倒熱蘇斯而吃到紅牌,將無緣下一回合比賽。
從表面上來看,曼城能在后階段完成反超,得“感謝”皇馬后防的個人失誤。而真正的根源,仍在于齊達內沒有堅持像上半場那樣把重心鎖定在遠離本方球門的中場。畢竟一旦反擊戰沒能取得預計的效果,所帶來的惡果就是會因本方隊形松散而方便對手的短打滲透。世上沒有后悔藥,皇馬最后階段所出現的災難性失誤,已經讓出線前景顯得非常困難。